【玛酷教育】这样批评孩子,才不会伤到孩子

 

我们来看一个小例子,一个10岁大的小女孩在捉弄他3岁的弟弟,他告诉弟弟,爸爸是他一个人的,弟弟真正的爸爸是只...





我们来看一个小例子,一个10岁大的小女孩在捉弄他3岁的弟弟,他告诉弟弟,爸爸是他一个人的,弟弟真正的爸爸是只猩猩,动物园里的老虎会咬掉弟弟的头,如果弟弟不听话,就会被一辈子留在动物园里。可这个小女孩以前很少这样捉弄弟弟,这让妈妈很生气,妈妈批评了她。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一个10岁大的小女孩在捉弄他3岁的弟弟,她告诉弟弟,爸爸是她一个人的,弟弟真正的爸爸是只猩猩,动物园里的老虎会咬掉弟弟的头;如果弟弟不听话,就会被一辈子留在动物园里……可这个小女孩以前很少这样捉弄弟弟,这让妈妈很生气,妈妈批评了她。



你是否用过这样的方式批评她:“你为什么总是这样顽皮?本来很高兴的事,都让你给弄糟了。我真不应该带你们出来玩,反正每次你都会这样,总是搞得大家不开心。”这样的批评显然是害的,妈妈让这个小女孩觉得自己一直是顽皮的孩子,自己的行为是无法改变的,以后也会这样,妈妈已经讨厌我了。

因为,儿童早期的自尊往往是全或无的:“我好”或者“我坏”。这些儿童常常把不好的表现或者社会拒绝归因于自身的人格缺陷,而这些是他们没有能力改变的。



妈妈的批评向这个小女孩传递的信息是:妈妈觉得我一直是个好姐姐,可她觉得我今天对弟弟不好,如果我向弟弟道歉,妈妈就会原谅我的错误。很明显,妈妈没有针对小女孩的个性进行批评,而是对她特定的行为且是可以改正过来的错误行为进行批评的。其实,孩子最初的乐观或悲观风格是在儿童时期逐渐形成的,不仅从现实世界中得到,也从聆听父母如何批评他和批评自己中得到。

塞利格曼告诉我们,要选择正确的批评方式,因为父母的批评方式会影响孩子的解释风格,必须遵循两项规则:第一项规则就是准确;第二项规则是在实际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应该以乐观的解释风格来批评孩子。



因此,父母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种下悲观的种子,一旦这样种子生根发芽,就可能让孩子终生饱受抑郁之苦。




    关注 玛酷机器人中原校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