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界课堂·回顾】NO.2:猫的前世今生,聊聊神秘的猫

 

大世界课堂第二期精彩回顾 · 另一个角度看科学...



大世界课堂

另一个角度看科学


「  假如我是只猫」
木塔与天空出品

NO.2

10月21日

精 彩 回 顾




猫,是爱玩的宠物,也是可怕的战士,它亲近人,却与人保持距离,它贪吃贪睡,却又灵动敏捷。猫这个生物在我们生活中不单单是可爱那么简单,10月21日的线上分享我们就聊聊我们熟悉却又神秘的猫。假如你变成了一直猫咪,那么在猫的世界里不要慌,你会觉得跟我们人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上图是摄影师拍的人类看到的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下图是猫看到的世界。是不是有点灰?有点朦胧有点白内障的感觉?

但是呢,做一只猫咪还是有好处的。虽然猫的世界有点朦胧,但是视野范围却要比人类广得多。我们猫咪的视野范围大概在285°左右,而隔壁家二狗子跟咱们猫咪的视野范围差不多。嘘,其实我在跟你们聊天的同时,我的目光已经注意到我斜后方一只老鼠的动静!
为什么猫与人类看到的世界会有差异呢?这就跟大脑成像有关了,其实猫跟人的成像原理是差不多的,而造成看到的这个世界的差异则源于两者不同的视觉细胞。视觉细胞分为两种,一种是视锥细胞,顾名思义长得像圆锥体一样。它是用来感受色彩和强光的,所以在白天的时候视锥细胞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一种是视杆细胞,视杆细胞之所以在夜间起着重要作用就是因为它对于弱光非常敏感。
人类的视锥细胞是猫的10-12倍,所以人类在白天对于强光的敏锐度比猫高很多。然而我们猫的视锥细胞却无法感知红光,所以猫咪是看不到彩虹的,猫咪的世界是水彩的小清新的“文艺粉”。虽然我们猫看到的像素比不上人类,但是动态视觉完虐人类好几倍!

猫的视杆细胞是人类的6-8倍,因此在夜间,人类看到的是黑乎乎的一片,而我们猫咪却能捕捉到周围的一切。真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啊。
那么我们猫咪是怎么来的呢?让我们一起穿梭回四千多年前的古埃及去看看。我们最早的古文明诞生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苏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交叉的沃土逐渐形成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紧接着在地中海南边诞生了世界上第二个古文明——也就是著名的古埃及文明。我们可以看到,古文明的形成与水有关,往往沿河形成。农业的产生推动了文明的进展,文明的进展就让那些啮齿动物比如老鼠有机可趁。
这个时候猫的祖先——薮猫就出现了,猫祖先一开始并不是冲着人类而进入人类社会的,而是冲着美食去的。与其说是人类驯化了猫,还不如说是猫主动选择了人类的世界。
猫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被古埃及人民当做非常好的伙伴之外,在古埃及的神话中猫也有着非常高的地位,最著名的就是RA。RA的化身其实就是一只猫的样子。残酷的战争女神赛克迈特也是个狮头的形象。象征着月亮的温暖和女性的魅力的贝斯特女神也是个猫头的形象。猫瞳孔的变化与月亮的阴晴圆缺息息相关,在古埃及人看来这就象征着生命力也象征着再生。每年还有贝斯特女神节,在贝斯特女神崛起的四百多年间,她的形象就在古埃及传开了。
下面这张图可以看到屋子里都是猫的神像,主人正在对神像进行哀悼。可见当时猫的地位有多尊贵。
公元四世纪的时候,猫从意大利引进到了西欧。进入中世纪之后,由于天主教认为猫是一种异类,于是便给它们扣上了一顶“恶魔”的帽子。猫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每逢宗教节日的时候教会还会组织教徒现场杀猫,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上帝的忠诚。在这样的情况下猫的数量越来越少。没有猫的制衡,鼠灾便开始泛滥。1346年,一场鼠疫从黑海沿岸向欧洲蔓延开来,几百年来夺去了欧洲四分之一的人口。
后来,人们慢慢觉醒,开始反抗教会。这样,中世纪开始慢慢落幕,文艺复兴等也开始兴起,猫也慢慢被扶正了位置。

那么,随着中世纪的没落,猫的地位又有了怎样的变化?猫在世界各地又有怎样的遭遇?欢迎加入“大世界课堂”,收听下期分享!
更多内容和资料请关注“木塔与天空”获取
下期预告
假如我是只猫——喵眼看世界,看喵的世界(下)
加入“大世界课堂”
I:长按图片关注“木塔与天空”公众微信号

II:在公众微信号回复“报名”二字

III:按要求报名后小助手会陆续邀请入群

尽请期待(^o^)/~
关于我们



木塔与天空®EDUORIGIN®旗下K12创新教育品牌,长期致力于为中国青少年提供基于项目制(PBL)和体验式(LTP)的创新教育课程和活动,秉承科学、创新、趣味、体验的原则,围绕美国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跨学科教育理念,帮助青少年拥有更开阔的视野,更健全的人格,以及更全面的素质。
 
科技 / 艺术 / 运动 / 自然 / 安全 / 品格 / 公民意识 / 领导力
营地教育 / 创客课程 / 周末活动 / 亲子出游


    关注 木塔与天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