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心得】東皇戰影簡易心得

 

在講心得之前,我先說明,我看戲很少對劇情放太多理解及思考,單純以參與過一些拍攝前製經驗的角度來說明。x26nbsp;評戲是...



在講心得之前,我先說明,我看戲很少對劇情放太多理解及思考,單純以參與過一些拍攝前製經驗的角度來說明。

評戲是一件很簡單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簡單的部分在於,任何觀眾都可以依自己的觀感來說長道短。

困難的地方在於,你若是受過影劇或製播訓練後,評戲就會變得很工程化、抽絲剝繭的去分解它,比如為了解導演的影像語言,很多場戲你必須把每個鏡位一張一張拆來看,有些動作戲光一分鐘就有近兩百個分鏡,研究起來真的很累,或是你要更透析劇本,每場戲你必需看完之後將該場戲所有的訊息抄錄記錄起來,然後反覆觀看是否有遺漏,用這種方式看蔡明亮的電影簡直是一種酷刑。

因為評戲太辛苦,我比較喜歡當前者,作為普通觀眾就好,再說我智商不高,看戲用太多腦力有損我的腦細胞。

好了、以下是近期到東皇的心得。

第一是編劇的問題,劇情我沒注意太多,事實上很多編劇並不會寫故事,像我參與編劇時也不太懂編故事,除了編故事外,影視編劇還有另一個工作,就是整體訊息的連續性,控制製播的長度。

以這個角度來看,東皇的編劇就做的很糟糕,在一部劇集90分鐘,前前後後扣一扣只剩不到80分,這個長度下,不宜把訊息做得太鬆散,比如東皇劇集中出現過的毀墨小組,到現在也沒下文,也許你會說這是埋梗,但別忘了,你是在做帶狀節目,隨時要有吸引人觀看的動力,梗埋得太長只會讓中間追劇的觀眾看得沒頭沒尾。

若是我來剪輯,不到80分鐘的節目製播,我馬上在劇組訂一個明確戰略,小梗當集就爆、中梗不拖三集、大梗不拖五集。這樣的緊湊起呈轉合才能讓觀眾產生帶入感,甚至把東皇25~26集的毛帶給我,我湊合著剪接,兩集剪出來可能只有60分鐘。

其次是雙線劇情,多線或雙線劇情其實都是單線,以編劇規則來看,分線演出時,要確保每條線都會互相影響,甚至雙線劇情裡很多人事物、訊息都是共用的,這樣做是確保演A線時,A線帶出來的訊息能強化B線的框架。

比如苗疆線與修羅帝國雖是雙線發展,但彼此又相互影響,中間的角色也會互相穿梭,勢頭各有消長,最後兩線都往同一主軸走去。

而海境線跟東瀛就完全相反,兩邊是你演你的、我唱我的,一間店面兩個攤子,如果要做這樣的編劇,我建議劇組直接把東瀛還是海境線獨立起來做成翻外篇吧。

好的劇作不論它故事有幾個分線,它們都會彼此相交、影響,這是編劇最基本的公式,甚至我這種不會寫故事的人都知道,我不明白為何金光的劇組會做這種違反編劇公式的事。

再來是人物設計。

金光的人物設計的太華麗,為什麼我說太華麗,做一部戲不是光角色穿得漂亮就好,在前製中,我們是要架構整個基調,不是只有凸顯角色而已,背景、前景與角色都必須在同一個基調下互相輝映。

你看看那些皇子穿那麼漂亮,但背景爛得跟什麼一樣,你穿得越漂亮反而更彰顯背景很爛,就好像一個模特兒穿著最時尚的秋裝走在肯亞的荒野上,整個視覺構成完全不搭嘎。

如果你背景只有肯亞的水平,那我必須請你的演員穿破爛一點,至少、在基調上會比較搭。

看看金光的佈景,很多真的就只是”布”景,就是因為那些布景太過簡陋,而角色卻穿那麼華麗不覺得很突兀嗎,還有拜託導演在場景不要都是平面的,


好歹多做一些角度營造點立體感吧。



另外是劇情上的衝突,為什麼劍無極他老爹還活著?

其實當劇組做了這個設定之後,我大概就猜出,這個設定只會為了加強角色立場上的衝突,然後卻硬把一個死人挖出來,

這樣的設定很唐突,原本的故事訊息裡,劍無極老爸已經死了,死了就死了,但他又活起來,你就得幫他找理由去解釋矛盾,這種方式很不高明,媲美民視跟三立的鄉土劇情。

最後還是基調的問題,有沒有人可以告訴我,為什麼那位重子有褲子可以穿?


    关注 霂塵布袋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