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雄性的日子里,女性如何繁衍自己

 

因为有你,我变得更加坚强。...

人们通常会认为,
女是阴、男是阳,
男女结合才能阴阳协调幸福生活。
但是其实现在,
选择单身的人,
已经比从前多了太多。


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
尽管我们当中也分为男性女性,
但是这两个群体,
对彼此来说是否真的绝对必要?
雄性必须有一个雌性伴侣、
雌性必须有一个雄性伴侣,
这真的是大自然里的“天经地义”吗?
今天裤头要个大家的介绍的纪录片,
名字叫做《认识两性》,
虽然名字听起来很地味,
但是它用科学举证和生物演变的方式,
真实的向观众剖析了一一个有趣的话题:
性别究竟有什么意义?


并非所有的生物都分性别, 有的生物甚至不需要通过性蕉来繁殖,比我们简单多了:例如菇类的孢子繁殖、蚯蚓雌雄同体分成两段就能繁殖、阿米巴原虫自身膨胀后再分裂就可以繁殖。


如果人像阿米巴原虫那样繁殖
所以实际上,两性繁殖反而其实麻烦得多:



鞭尾蜥蜴就是单性繁殖的动物,它们只有雌性,产卵的后代也都是雌性。


鞭尾蜥蜴
但雌雄是绝对的对立面吗?两性生物绝对意味着一个他要么是雄的要么是雌的么?



因此实际上并没有绝对的男性、也没有绝对的女性,我们一开始都只是一个双性有机体,在不同的条件影响下,逐渐演化成不同性别的群体。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偶尔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天生就雌雄同体,或者有的女孩子会发现自己身上有一些偏男性的性征表现,例如张喉结、或者体毛较重,有的男孩子也会发现自己身上有一些偏女性的性征表现,例如声音较为尖细、胸部较为丰满等等,其实这刚好说明了人的性别如果要仔细区分的话,并不只男性女性这两种哦。

既然如此,那究竟先出现的是男性还是女性?从进化的角度以及繁殖生命的角度上来说,实际上雌性才是第一性,雄性是第二性。



也就是说,如果以“拥有繁殖能力(直观意义上就是拥有“生育后代”的能力)”为雌性标准的话,那么肯定雌性比雄性更早出现,雄性则是由雌性演化而来的。

这么说来我们常说“女人是由男人的一根肋骨做成的”,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说这句话正好相反——“男人才是由女人演变而来的”,至于是不是肋骨,那就说不清了。
有一种蓝头鱼,一般一群里面只有一只鱼是雄性,其他都是雌性。这一只雄性,可以主导所有雌性共同生存,当这唯一的一条雄蓝头鱼被抓走,有趣的现象就发生了:

鱼缸里最大的那只雌蓝头鱼,会在几分钟内忽然发生改变——变成雄性!
科学家认为,性别的产生是有荷尔蒙在影响,动物如此,人类也是如此,而且人类的情况要复杂的多。

人们认为性别是由XY染色体决定,这是对的,但在性别的决定因素上,其实荷尔蒙也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力:



为什么“天生的性别”决定了之后,荷尔蒙还能对我们究竟是男孩子女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下面裤头就要来跟大家讲一个有趣又有点梦幻的例子:

在非洲的多明尼加的村落萨利纳斯,这里的人们有一些基因异常——有的人明明小时候是女孩子,到了青春期却统统变成男孩子!

这TM怎么做到的?纪录片中采访了有这种“奇异功能”的一家人,家中的这父母最初以为自己有7个女儿,但随着她们的长大,却逐渐都转变成了男性,比如琦琦,她到了十一二岁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胸部没有发育:
其中一个女变男的孩子


而玛丽欧则是通过另外的身体变化发现的:
多明尼加这些中途变性的男孩子,大多能成功完成转变,并且在成年以后以男子的身份结婚。

这是为什么呢?根据纪录片里的讲解,据说通过研究发现是因为这个地方的人,体内缺乏一种酶,这种酶的缺失,导致他们在婴儿时期体内难以生成雄性激素,因此这些“后来变成了男孩子”的“姑娘”,其实他们本来就是雄性的,只是丁丁在婴儿时期无法正常生长,一直等到青春期,体内雄性激素逐渐增多了,蛋蛋才开始下垂,丁丁也慢慢开始发育。

因此,决定我们究竟是男性女性、决定我们究竟有多男子气概和有多女人味的,除了染色体之外荷尔蒙也十分重要。染色体也好荷尔蒙也好,这种种的“小帮手”,都说明大自然在想方设法,使我们演变出不同的性别来——大自然这样的用心良苦,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有一种单性繁殖的鞭尾蜥蜴,名字叫新墨西哥鞭尾蜥(Cnemidophorus neomexicanus),这个物种都是雌性,不需要啪啪啪就可以生育后代,但有趣的是,雌蜥蜴们之间会互相做一些“爱抚”的动作,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它有什么生物学上的意义吗?

据说鞭尾蜥蜴雌性之间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可以让她们更好地产卵:



在人类身上也一样——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女性如果与男性接触的少,或许会影响她们排卵。



同理,在植物上也一样:


植物学家华格纳教授
也从植物身上找到一些答案


根据他的说法,植物如果想繁殖下去,需要“成功占据更大的空间”和“改变自身来适应环境”这两个重要的技能,这两者都需要通过“性”来实现——其实人也一样。

还有一些鸟类的幼鸟十分脆弱,雌鸟产子以后既要照顾幼鸟、又要出去觅食,分身乏术之下,它们会通过“配对”来实现共存。同理,人类的婴儿也十分脆弱、亟待照顾,我们恋爱、结婚、组成家庭,实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因为这样我们就能以“两人”为一组,共同去照顾“一个人抚养或许会有些艰难”的子女。



此外,人们还在田鼠身上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为什么?其实还是荷尔蒙在影响——与生育繁殖息息相关的“催产素”,它除了能让妈妈分泌乳汁之外,也能让我们对心爱的人产生依赖感、亲密感,就是我们常说的“爱情的悸动”。


马里兰大学苏卡特教授的讲解
而对于雄性来说,是另外一种荷尔蒙“抗利尿激素”:



两性的演变使各个物种变成一个更强大、更有自卫能力、更加饱满富有情感的群体:

因为有你,我变得更加坚强。




作者裤头:情趣技巧小砖家,两性知识考据癖!学习更多性姿势、了解更多性知识,找裤头就对啦~可以加我的微信kutouane3,或者关注新浪微博@十色裤头 发私信给我哦!
◆  ◆  ◆  ◆


    关注 裤头研究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