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试教育”说说话

 

最近看了一个电视剧《小别离》,以孩子到底出不出国留学为引子,展开的家庭伦理剧。当然,最开始,我是因为演员是黄...



最近看了一个电视剧《小别离》,以孩子到底出不出国留学为引子,展开的家庭伦理剧。当然,最开始,我是因为演员是黄磊和海清才看的。




应试教育没有错。错的是人,是我们的思想曲解。

一个孩子出生,2个小时一喂奶2个小时一喂水,半夜2个大人轮着来都要起来至少3次。这是因为孩子小得没有自理能力。而现在好多学生上特长班都得家长在后面听课,怕孩子没学会,说是晚上可以回去再教他一次,实则看着孩子不能偷懒。这是因为什么?我教孩子的时候从来不反对家长听课,但是你像一个黑猫警长一样坐在后面,孩子站在讲台表演,一出错,你就狠狠的在后面瞪着他,甚至有的家长在老师提问的时候看孩子没积极参与,还叫出声“你怎么不举手,快,举手”。

请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比如一个六岁半的孩子,他对学习的态度正好可以培养,你培养出来的是抵触还是热爱,至关重要。哪怕一年级的孩子,他都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他能听懂老师的话能有学习的责任感,不需要家长时时刻刻看着管着。除非一种情况,孩子6岁半以前的幼儿教育没有很好的养成能够衔接上义务教育的独立学习习惯。那也不是应试教育的错啊。

孩子上了初中,尤其是中考附近,间歇性脾气暴,那是家长也有过的青春期,你问为什么你感觉你当时没有?因为那会你还不知道什么叫“青春期”。初三,老师和别的家长都说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中考,那是你没见过高中老师和高中孩子的家长,他们也这么说。中高考重不重要?当然!我十分肯定的说重要。因为学生在学生时代读书考试就是他的责任,跟工作就要干活一样。“考试成绩”是这个孩子、也是孩子的家长们一个综合检测指标。在当学生的时候“成绩差”,你能确保他当社会人的时候工作“业绩不差”吗?在应该学习的时候他没学习,那你怎么证明你会在你应该工作的时候会立业,应该成家的时候会成家呢?事情不是绝对的,有人除了学习哪哪都强的,但,一个班级只按30人算,你从幼儿园到大学,150人,长大后多少除了学习哪哪都强的人?

应试教育没错,错的是人,人的思想曲解。

中国的人很多,2008年,高考人数达到峰值,1050万,2016年也有940万。2015年中国大陆总人口是13.7亿。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多,相对公平的选拔方式确实考试最合适。

也许你说,应试教育注重理性教育,我们的艺术啊情商啊怎么没人管?也许你说,应试教育给我们学的都是工作以外的没用的东西,我还不如小学毕业会点数学就去上班,积累经验多同龄人好几倍肯定比现在好。

教育分好多种,国家必须也只能教你基本的知识技能。而这些技能和知识,不是根据你的职业规划设定,但它们都是一块砖,你做销售如果你会数学你会更好的做统计表格,你搞科研如果你会英语会更好的查文献,你是主妇没有工作,如果你多读书你也不至于天天给孩子只讲白雪公主。这些砖瓦累积起来,才有更好的你自己。应试教育的知识是砖瓦,无论你喜不喜欢,它就像我们必须学会说话学会吃饭一样是必修课,而在此之上的人文教育和素质培养等并不矛盾的穿插其中,需要家庭和自己用一辈子去完善去升级。

应试教育没招谁惹谁,只要我们家长的心态正确,不完全以“光耀门楣”和“别给我栽面儿”为理由逼着孩子,只要孩子的心态正确,不完全以“逆反心理”和“死读书没有用”为理由反抗学习,所有外在形式的教育,你烦,也正常,哪有知识是完全声情并茂妙趣横生的,但你没必要反感甚至讽刺应试教育,必修课往往都是有用、神秘、又枯燥,人们烦,有时候是向往可以不学习它的散漫,但散漫不是自由,自由需要一点一点的苦过来,你凭什么不吃苦就得到知识?应试教育的过程或者结果,在未来的生活里,指不定什么时候它一定会帮你一把的。



我们只专注教研和成绩 所以我们更专业!


在这浮躁的社会 教育势力化 越来越严重     利达教育不做最大  不做最强

只做最负责 !

        校址:老区 奔流街中段馨苑二区物业楼

                  电话 :2683332  2956220   2698819        

                新区 兴鹤大街北段巴黎华庭东门口

                 电话:2667677


    关注 利达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