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荐书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不知不觉,这套《十八史略》已经读到第四本,这本的副标题是“皇皇盛世”,一猜就是唐朝。这本讲述了从北周禅让帝位给杨坚开始,隋朝统一全国,经历了唐朝盛世,又起起伏伏,一直到大唐衰亡的330多年的历史。

以前读当年明月的《明朝的那些事儿》,一共七本,一本一本地读,也读完了。当年明月和陈舜臣的笔法类似,都把历史写得很有意思,《明朝的那些事儿》会更有意思,因为当时读起来没有现在“卡顿 ”。但作为一本通史类小说,《十八史略》读完之后,基本就能对中国的历史有个大致的了解,收获还是很大的。



有人说,读历史不如去了解新闻,去看点新的东西,老看那些旧的东西,有什么用?乍一听,貌似挺对的,系统1也是这么直觉的(你的直觉有时候是错觉——参考《思考,快与慢》)。仔细琢磨一下,不对啊!历史虽然是旧的,无法改变的,但你都知道这些历史吗?不知道的东西就是新的,有什么好说的?!

举个例子:一般要做什么事情,比如写论文,都要先做一个文献综述,了解论文主题相关领域的历史沿革,以便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少走一些弯路,也避免观点重复(雷同等于抄袭,到时就解释不清了)。其实,99%的东西都是“历史”给你的,它是基础,仅仅剩下的1%是要考虑的创新部分。

另外,生物的进化、文明的发展,都是在继承机制的基础上进行的,优秀的基因需要DNA遗传给下一代,高超的技艺需要资料保存给后人。从这个角度说,历史已经不是狭义的朝代史了,资料也是历史,书籍也是历史,无论如何,历史很重要就是了!如果把“创造”比喻成“生孩子”,了解“历史”的时间需要有“怀胎十月”那么长。

读书的意义也在于此吧,每读完一本书,就会有一块砖,慢慢积累的砖多了,才可能盖座大楼。每次读到一本好书,总觉得怎么这么晚才读到它,心里也会有一种遗憾,暗暗地忧伤。但现在读总比不读要好,意识到就去做,是最好的时机,“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读书也要求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一个整块的时间,安静的时候,读得更快,理解起来也会较容易,状态也会很好,不信你试试?

最近在读的除了技术方面的书,还有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吴军博士的《文明之光》,是那种一读就不能放下的好书,顺便推荐一下。《思考,快与慢》是一本心理学的书,关于思维和思考的,是一本值得读好几遍的书,相信读完之后会颠覆你对自己大脑思维的认知!

吴军博士的《文明之光》刚下载到Kindle,现总共有三册,马上第四册会出版。一直都很喜欢吴军的书,以前读过他的《浪潮之巅》和《数学之美》,都很不错,他的书肯定错不了。吴军博士是一名在科技和人文都有很高造诣的科学家,在各方面都不偏科。我现在从事互联网行业,一方面也是受吴军博士的影响,科学与人文的交融会产生什么,我也一直想知道。他写的这本书也是一个科学的角度去写的文明史,虽然还没开始看,已经很期待了,相信会很精彩!

如果十年前你没读过这两本书,现在就读一下吧!

点击下方,阅读相关文章:

《十八史略·兴亡无常》之重读三国

读过的书忘了怎么办

易水河畔


    关注 惜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