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发明了锂电池,现已93岁,还在孜孜不倦地做研究

 

1970年代,在埃克森美孚电池技术试验室工作的斯坦利∙威廷汉姆博士制成首个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让我们看看他的故...

1970年代,在埃克森美孚电池技术试验室工作的斯坦利∙威廷汉姆博士制成首个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让我们看看他的故事吧。
当威廷汉姆首次提出他的设想的时候, 充电电池已问世很久,但当时的充电电池是笨重的铅酸蓄电池,这种电池仍在当今的许多汽车上使用。此外,尽管遥控器用的一次性碳锌电池很普遍,但在像电脑这样耗电多的设备上使用一次后就要更换既烦人又费钱。

早期研究已表明金属锂活性高,可用来存储能量,但威廷汉姆是解决如何在常温下做到这一点,而不会引起爆炸风险的第一人。他最初的设计采用2.5V硫化钛材料,其嵌入式设计或通过可移动的方式插入锂离子为现代锂离子电池奠定了基础。

1980年,威廷汉姆在另一家机构的同行约翰∙古迪纳夫采用金属氧化物和更高的4V材料对威廷汉姆的发明进行了改进,另外索尼的研究人员开发了新型安全的阳极电池设计,所有这些改进使性能大幅提高,为批量生产铺平道路。1984年,埃克森美孚在日本的关联公司东燃化学发明了聚乙烯生产的微孔自动关闭锂离子电池隔膜。这些发明帮助索尼1991年在日本推出了首个消费型手机锂离子电池。

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技术如今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和大多数电动汽车采用的充电方式,这种技术甚至让创造了飞行记录的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在日落后还能继续飞行。依靠间歇性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的电网也开始借助大型锂离子电池储存电力,以便于需求大于发电量的时候可以排上用场。

1970年代初,当年的埃克森聘任威廷汉姆参与一项研究工作,拓展作为能源公司的业务领域。威廷汉姆及其团队研究发现锂离子可以在硫化钛板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而产生电流。

由于他们的工作,威廷汉姆和古迪纳夫成为电化学领域最知名的研究者。为表彰他们为锂离子电池所做的基础性的工作,两人共同获得 2015年路透社引文桂冠奖。两位开拓者目前都仍在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2016年7月白宫宣布,他们将携手研究未来的电池。

古迪纳夫已93岁,身为德州大学的教授,他还在孜孜不倦地做研究。威廷汉姆在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领导美国能源部下属的能源前沿研究中心,该中心的目的是促进电化学反应的基础研究。为表彰他40多年来在能量存储方面的研究和改进,威廷汉姆荣获先进交通运输用电池生产国家联盟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工业头条

开启大工业视角

中国机电工业出品

长按关注


戳原文,更有料!


    关注 工业头条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