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径3:快速获取知识

 

物理可以短时间提高吗?...



今天咱们微信群里有同学问了一个问题:

物理可以短时间提高吗?

微信群:



基于我一贯的看法:任何事情都有捷径,靠意志力取胜的人只是因为他找不到捷径。

那么这件看起来很难的事情一定也是有捷径的。

其实这个问题不妨拆解一下:

提高物理的技巧=考试技巧+知识获取技巧

1、考试技巧

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分析考试这件事情的性质规律,依据人的性质规律,匹配一些最优的方法来拿高分。

举个例子:

大家考完试总吐槽:这次生物都没时间做了。这次时间没掌握好,物理大题没做。等等

那么针对理综时间问题有没有技巧?

有一个其实很少人用到:定时技巧。

9点开考,我制定:9:50完成选择题,10:20完成物理实验,10:50完成化学大题……

可能有些人觉得:切,这算什么技巧,是个人都知道。

但我问一句,你原来是这样安排时间的吗?还是按时间段来安排,比如选择题:50分钟,物理大题30分钟……

如果你是时间段,我想说,高考的时候你很可能会乱!

为什么?因为你每一次抬头看时间,都需要经过一个短暂的计算!你需要计算现在的时刻和你规划的时间段,是否匹配,还差多长时间。这个计算看似很短促简单,但他有个致命的缺陷,就是思考跳跃!你需要从你的卷子上面跳出计算思维,去计算时间!时间够还好,一旦时间紧迫,你马上就会因为意识停留在时间计算的时间太久,从而影响到你的心情和整个考试安排!

有人会说:心情关高考什么事?

心情至关重要!当你心情放松时,你会进入题目中思考。心情烦躁时,你会同时思考两件事情:题目,再不快点我就完蛋了!

所以,这样简单的一个技巧,背后的原理和逻辑,是很科学的!

基于考试的性质形式,和人大脑的思考规律,进行总结提炼,归纳一个技巧!

2、知识获取技巧

其实原理也很简单,就是根据人对于知识学习的规律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出一套方法论以更优化的适应人的思维模式。

技巧分3步:

1、建立索引

2、通过问题历练索引,细化理解知识点

3、归纳知识点,丰富索引,构建知识树

第一步:建立索引

很简单,比如生物,把课本这一章节,每个字不放过,看一遍,只求理解大概意思,并且知道哪些知识点在哪一块(建立索引)

对比旧办法:看的时候就想全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又看不下去,看的时候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目标太高,导致了无法达成目标而挫败,却步。

第二步:通过问题历练索引,细化理解知识点

很简单,比如物理,打开课后习题,找一个自己不会的,看题,思考,想清楚自己哪里不会?然后通过之前建立的索引,去翻课本查找即可,最后利用这个知识点解决问题,或者解决不了也没关系,主要是能索引的到,并且确信某个环节你确实遇到问题了,最后通过索引找到了解决的方法(知识),即可。

对比旧办法:看了好几遍,就是记不住这个公式,理解了好多次,遇到问题还是不会做。从问题出发,会让你看到公式实实在在的价值,之后你获得了这个价值,也会让你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励你继续学习。

第三步:归纳知识点,丰富索引,构建知识树

很简单,当你有了索引,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查找了很多知识,但很多知识的结构其实相对混乱,他们之间的关联契合还会有一些问题。不用担心,只需要再看一遍课本,再建立一遍索引,把散的点树状的串联起来即可。不需要做到记忆,只需要理解即可。

OK,三步做完,循环即可。因为人有一个不可改变的能力:忘性。

要解决忘性,只有一个途径,就是练,但这个练,一定不能是想要记住什么就记什么,而是去遇到这个知识点所解决的那个问题,让那个问题成为你自己的问题,然后再去解决他,这样你就可以轻易的记住了。

其实以上的技巧,适用于任何场景。

因为他们背后的原理,就是人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还有环境的特征(考场、课本等)

你要学会的不是上面的技巧,而是背后的原理。

这些东西,看似人人都懂,但其实90%的人只会思考哪个技巧好,而不思考技巧背后的人性、物性原理是什么。这就导致了技巧天花乱坠,但真正有用的,其实很难找到。

技巧之所以称之为技巧,就是因为他人人都能用,所以技巧必然是十分简单的。

因为技巧简单而觉得没有价值的人,普遍是属于智商偏低的人。

在他们的世界里,不会反向思考别人为什么会这么说,是否有道理。而是会带着否定的眼神,排斥的心态,贬低别人证明自己懒惰思考是对的。

思考,需要谦卑,需要疯狂,不需要主观。

如果有所收获,请您顺手分享。谢谢

感谢关注公众号:惠宇(相信所有事都有捷径的产品经理)


    关注 惠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