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与民俗--水与游艺民俗

 

嬉水是人是天性,在与水的亲密接触中,人们产生灵感,形成才艺,并成为民族传统。历史上形成了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嬉水是人是天性,在与水的亲密接触中,人们产生灵感,形成才艺,并成为民族传统。历史上形成了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如刘三姐,川江号子,汕尾渔歌,旱船游娱,钱塘观潮,九曲黄河阵,水上戏台,赫哲族、丽江、平原河、河曲县的河灯节,德昂族和苗族的水鼓舞等,这些都是广为流传的与水有关的游艺民俗。



刘三姐的江河情缘——刘三姐又称“刘三妹”,是壮族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其传说最早见于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九十八《三妹山》。明清以来,有关她的传说与歌谣文献记载很多,壮族民间口耳相传的刘三姐故事与歌谣更为丰富。







川江号子——川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民间歌唱形式。长江沿岸的重庆市的四川东部沿江地区是川江号子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川江号子主要流传于金沙江、长江及其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和大宁河等流域。





九曲黄河阵——九曲黄河阵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山西省汾阳市后沟村、柳林县孟门镇每年正月十五摆的由九个万字组成的循环灯阵,古为姜子牙所传,有平安灯、发财灯、送子灯、前程灯、求婚灯、长寿灯、步步高升灯等十八灯,为民间祈福求财、祛邪去病的游乐灯阵。据悉,吕梁沿黄地区的柳林、孟门,晋中盆地地区的祁县、太谷等地也有摆此灯的风俗。而汾阳市后沟村的九曲黄河阵已被列为山西省、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加以保护。


汕尾渔歌——汕尾渔歌是广东汕尾各地沿海的汉族民歌,主要流传在瓯船渔民中传唱,"词、韵、旋律、村字、主干音、落尾音具有固有的特点。渔歌具有非常浓郁的海洋气息,著名歌曲《军港之夜》《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其中的开头旋律是来自渔歌的,渔歌内容有男女情歌,有反封建的控诉,有抒发对生活的理解与认识,有对新生活的由衷赞美,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沿海汉族劳动人民生活运用海陆丰方言歌词,以对歌的形式,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这些与水有关的游艺民俗一直在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布:河海大学图书馆

组稿:图书馆公共服务部

编辑:图书馆公共服务部




    关注 河海大学图书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钱塘观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