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

 

案例之《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





案例之《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

三十六计 瞒天过海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三十万大军平定东土。一日,游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驾,并声称三十万过海军粮家业已独备。帝大喜,就便率百官随这豪民老人来至海边。只见万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更是绣幔锦彩,茵褥铺地,百官进酒,宴饮乐甚。不久,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盏倾侧,人身动摇,良久不止。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已,一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里作客,大军竟然已航行于大海之上了:原来这豪民老人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这“瞒天过海”计策就是他设计策划的。

“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用来作战役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效果。驾若弼瞒天过海战陈国瞒天过海这一计在战争中运用得很多,隋朝战胜陈国便是一例。

公元598年,隋朝要大举进攻陈国(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国号陈)。进攻之前隋将驾若弼多次指挥部队调防,并都在历阳集中。历阳一地帐篷一座连一座,军旗随风飘荡。开始,陈国以为隋要进犯,当即集结全国军队准备迎敌。渐渐他们才发现,是隋朝守备部队在调防。于是,又将部队撤了回去。以后隋军多次这样集中,陈军也习以为常,不再防备了。当陈军麻痹松懈之后,隋军即乘机发起进攻,一举攻占了陈国的南徐州。

(本文摘自《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更多好文章尽在“阅读全文”


    关注 正官书轩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