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独有一种树木,号称“南通黄花梨”

 

一个冬日早晨,在南通文庙的小广场,一个老木刨子引起了我的注意。漂亮的花纹,犹如黄花梨般的鬼眼图案,紧致的质地,老远就像吸铁石般勾人。我知道——找到南通特有木材——柞榛了!...

提起古典家具木材,第一反应是檀香紫檀、黄花梨、大红酸枝等
可你知道吗?还有一种木材也有重要地位,
这就是柞榛木!
由于文字记载较少,
已经快被人遗忘了!
木中遗珍——柞榛


一个冬日早晨,在南通文庙的小广场,一个老木刨子引起了我的注意。漂亮的花纹,犹如黄花梨般的鬼眼图案,紧致的质地,老远就像吸铁石般勾人。我知道——找到南通特有木材——柞榛了!
1
柞榛的前世今生


柞榛木属大风子科,常绿乔木,生有棘刺,开黄白色小花,雌雄异株。分布很广,我国西部、中部、东南部均可见,在日本和越南也有其分布,而以我国江苏南通地区的柞榛木最为著名。

柞榛木又称“柞针”、“柞木”,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有这样的记载:“此木坚韧,可为凿柄,故俗称凿子木。方书皆作柞木。”“此木处处山中有之,高者丈余,叶小而有细齿,光滑而韧。其木及叶丫皆有针刺,经冬不凋。五月开碎白花,不结子。其木心里皆白色。

我的柞榛木刨子


柞榛木生长期较长,木质坚硬,木纹清晰自然,美如山水画卷,因此在我国古典家具用材中也被列为硬木,而且当时柞榛木家具的制作工艺也相当考究。柞榛木家具通常不髹漆、不上色,以表现其流畅优雅的自然纹理,再经过打磨上腊后,光素清雅之美完全显现。柞榛木家具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保养后,可以形成一种红褐色的包浆,光如婴儿之肌肤,亮似月夜幽静湖面,古朴典雅煞是好看。

王世襄先生编著的《明式家具珍赏》一书也选编进两件柞榛木家具,一件是清无束腰罗锅枨矮老二人凳,另一件是枕凳。在民间存世的柞榛木家具中,以苏作家具为最多。

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出版的《风华再现——明清家具收藏展》一书中有一件柞榛木有束腰禅凳(刘淑芬女士收藏),就“源于南通”。书中又说:“柞榛木制家具是典型江苏地区的代表。”1998年新加坡雍明堂出版的《中国古典家具与生活环境》一书中有一对柞榛木低靠背南官帽椅(罗启妍收藏),也源于江苏南通。著名鉴定家马未都先生说过:“江苏南通出产柞榛木,只在那个地区有,所以一见柞榛木家具,就知道从哪儿来的了”,因此提到柞榛木,大家都会首先想到南通。


清无束腰罗锅枨矮老二人凳
2

2
柞榛树

柞榛是唯一没有入宫的珍贵家具用材,由此生长的区域性和稀有性不为人所知。在人们的心目中江苏是柞榛家具最多的地方,因为他们看到的是普普通通的桌椅之类。柞榛的成材非百年数百年不成,空洞、弯扭大材极少,早期的柞榛家具做工上乘,包浆并不逊于紫檀。在国内最早对古家具理解和认识的是上海的"木头帮"。江苏、浙北、皖南的柞榛集中流向上海,流向台湾,流向海外。早期的这些旧家具其做工和黄花梨做工如出一辙。为什么台湾人偏爱柞榛家具,与解放前大陆逃往台湾的官僚买办、老兵有关。这些人中江浙沪一带的比较多,他们了解家乡的文化。有一种研究认为:柞榛不是一种单独的树种,南通地区的柞榛树可能是多种树木的统称,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枝条带刺,木质坚硬,生长缓慢等等。有柞(音作)树,柘(音浙)树。




▲柞树



▲柘树



▲柘树干
柞榛与柞桑
说到柞榛,不能不说柞桑。

柞桑家具与柞榛家具的做工颇为相仿,多苏作,料产地也相同。柞桑木与柞榛木粗看上去,十分相似,但细细辨认,仍可区分。要点在两处:

一是看颜色与纹路。柞桑木的颜色浅于柞榛,在紫红、红褐的基础上偏于灰白,其色泽不如柞榛明亮与艳丽。柞桑木的木纹肌理,也不如柞榛木的纹路清晰,旋转变化少于柞榛木,因此,从整体面目上看,柞桑木不如柞榛木漂亮。

二是看重量与细腻程度。柞榛木家具很重,木头的比重大是根本原因。假如把同等立方体积的柞榛木重量定为100的话,则柞桑木的重量大约为70,也就是说,柞桑木的重量仅相当于柞榛木的三分之二。柞桑木经打磨后,仍略显粗糙,远不如柞榛木打磨后的细腻与光滑。这也是由木头本身素质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由于柞桑木的生长快于柞榛,柞桑木常有大材产生,原木粗大,能破出大方子、大板子。因此,木匠们在制做家具时,常将柞榛与柞桑混搭使用,目的在于追求版面的整阔与完整。譬如做立柜、顶箱柜时,用柞榛木做框架、立柱,用柞桑木整板或双拼板做柜面;做八仙桌时,用柞榛木做腿、做枨、做桌面的围攒板,用柞桑木整板或双拼做桌面。此类做工的家具在明、清、民国遗存的古旧家具中时常见到。由于两种木头极其相似,往往让后人误以为是同种木头制就。



    关注 贻燕堂收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