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上过辅导班的孩子后劲更足!辅导班报or不报?

 

最近一项关于小学生的调研却让所有家长大吃一惊:结果显示没上过辅导班的学生学习后劲更足。家长费钱费力送孩子去上辅导班,是在白忙活吗?应该怎样理性的帮孩子选择课外辅导班呢?...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进了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然而,最近上海一项关于小学生的调研却让所有家长大吃一惊:结果显示没上过辅导班的学生学习后劲更足。家长费钱费力送孩子去上辅导班,是在白忙活吗?应该怎样理性的帮孩子选择课外辅导班呢?



不上辅导班的孩子后劲更足?


究竟要不要给孩子报辅导班呢?相信很多家长在纠结一番之后,都选择了“报”,甚至有的是越多越好,可是上海市市教委发布的第三期“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情况”专项调研结果却让很多家长大跌眼镜,为啥呀?因为调研结果显示没有上过辅导班的学生在学习基础素养多个维度上的表现要好于上过辅导班的学生。

上没上过辅导班的孩子究竟差别在哪呢?数据显示,参加过辅导班的孩子在生活自理、主动性、专注和坚持、身体健康、情绪和睡眠适应性上低于没有参加过辅导班的孩子,而没有参加过辅导班的孩子仅仅在知识适应性上(如拼音、识字、写字、数学学习和英语学习)低于参加过辅导班的孩子。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博士夏雪梅认为,长期来看,孩子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学习品质才是其可持续学习的重要基础,而非一时的知识储备。

而这一点目前也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可。调查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家长反对在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之前上学科辅导班,超过四成的家长反对在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之前上学科辅导班,而支持上小学前参加辅导班的家长不到一成。42.2%的家长支持让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之前尽情玩耍,反对的只有12.9%。


“零起点”为何依然能领跑校园?


家长之所以把孩子送进一个又一个学前辅导班,最根本的是希望孩子能提前打下基础,入学后的学习生活能够不太吃力。而此次调查,家长们却得到了适得其反的结果,我们不禁好奇,为何不上辅导班的孩子们反而能更有学习的后劲呢?
1
“零起点”更利于尊重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爱玩的天性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丁利民说,学前“抢跑”的孩子并不比“零起点”的孩子有优势。在教育过程中她遇到过很多“抢跑”的孩子却产生了各种学习问题。

例如“放空型”孩子就是在之前的“抢跑”学习过程中,因为感觉太难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以至于人在心不在,上小学后也习惯于在课堂上“放空”,最后成绩肯定是一塌糊涂。

还有个上学前能认3000个字的孩子,虽然上学前已经超过了整个小学阶段2500个字的识字量,但到了高年级,他的综合能力和成绩却不比其他同学有优势。
2
“零起点”更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能力

有教育专家,要想让孩子能在学习上保持专注,一是通过学习本身的吸引力所产生的推动力;二是靠他控,如家长的催促或监督。

不上辅导班的孩子反而能够较早培养起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即使在知识储备上是“零起点”,但是在学习能力上却更有优势,为之后长期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正如一些小学老师所认为,上过学前班和直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孩子相比,在刚入学时可能有一点差异,但两个月后这种差异就没有了。而一些上过学前班的孩子正式上课时反而不专心,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改起来比较难。所以,家长们没必要在意学前班里学的那点“知识”。
3
“零起点”更贴合“育人”本质

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让儿童满怀对世界的好奇,轻松快乐地出发,比用辅导班填满他们的生活和童年更重要。“零起点”教学,正是从倡导“智育中心”转向关注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也是对教育本真的回归。

与其让孩子们在“起跑线”处累得气喘吁吁,不如放慢脚步,给孩子最美好的童年。毕竟用起跑的早晚来裁定人生输赢的确无道理可言。
4
“零起点”更有利于人的持续发展

即使没有辅导班,也并不意味着孩子的学前就是一片空白。坚持在知识领域“零起点”的同时,鼓励孩子在童年生活、学习过程、社会经历等方面有更多的积累,形成较高的“经验起点”“经历起点”“心理起点”,反而更有利于人的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提出“零起点”并不是一种消极的禁止,而是引导我们以一种更宏大的视野、更宽广的胸怀去办好每一所小学、教好每一个学生。
对于孩子该不该上补习班,什么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补习班也是如此,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孩子适合上补习班吗?他有没有兴趣上?他有没有必要上补习班?这些都是要考虑的问题。

    首先,补课也得分年龄。有专家说,一年级到三年级就补课,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学习负担过重,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休息时间,也没有机会和朋友一起玩耍。这样对身心健康不利,甚至容易让孩子厌倦学习,影响今后的发展。其次,家长要和孩子共同判断补习班老师的好坏,补习班的实力和师资、适合的学习模式、办学经验和口碑。第三,补课要注意扬长补短。扬长,在孩子有天赋,乐此不疲的兴趣方向,跟随良师钻研下去,争取培养为孩子突出的特长;补短,在孩子学业爬坡上坎遇到暂时性困难时,通过阶段性辅导帮助孩子渡过难关。扶上马送一程,步入正轨就把辅导的外力及时停下来。


    最后,报不报补习班一定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其实,孩子之间学习成绩的差距归根到底是他们学习习惯上的差距。补课,不如补“习惯”。那么,要补哪些习惯呢?
1
补阅读的习惯

在平时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无论是对孩子的智力还是心灵成长都有百利而无一害。
2
补听课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当老师讲到每一步时,学生甚至能思考到下一步,学习效果就会更好。如果学生感觉不喜欢这个老师的课,怎么思考呢?学生要努力去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不然学生只能越来越差。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能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3
补做作业的习惯

首先是端正态度。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所以要重视做作业,“拖、抄、代”的做法要不得。

其次是细心审题。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

再次是练后反思的习惯。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如: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有无其他方法?哪种方法更好?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最后是收集错题的习惯。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考试时复习错题效果也很好。
4
补学习方法

敢于提问是最基本的。要敢于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

其次是复习归纳的习惯。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是有规律的,复习必须及时,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须有计划、不间断地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总结、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5
补自信

补信心一要靠家长多鼓励,多沟通,二要靠学生自我暗示,每天告诉自己“我能行!”三是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考试分数。

当孩子成绩考不好时,家长们得看看是孩子真的知识没掌握吗?还是一些平时积累的坏习惯拖了后腿?如果是后者,补课又能补到什么呢?

内容来源 ▏综合整理自中国教育报文章《上海15万小学生学习情况调研结果惊人:没上过辅导班的孩子学习后劲更足!》,双双的小天地的博客文章《对于孩子该不该上补习班的几点看法》,晨曦教育文章《到底该不该给孩子报补习班?让多少家长纠结啊!》。

你可能喜欢

点击任意标题即可查看
重磅!郑州中小学将开启“创客教育”模式


创客教育在郑州咋实施?七个问题告诉你答案

没想到!给孩子听故事竟然有这么多好处!

天热了,幼儿园老师最怕孩子穿成这样!

· 
郑州市教育局官方微信 ·
(微信号:zhengzhoujiaoyu)



    关注 郑州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