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剑文专栏 在泉州感悟秋色 NO.018 期

 

郑剑文,生在闽南海边,自小听惯天风海涛,故取笔名听涛人。出版了个人文集《海风徐来》、《海丝寻踪》等,据说乡土气息中挟有海风味道。现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泉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泉州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丰泽区作协副主席。...



郑剑文专栏

第 018 期


专栏
※  在泉州感悟秋色

喜欢秋天,缘于秋色。枫叶的红、杏叶的橙、秋草的黄以及天空的蓝总那么恣意而明快。只是闽南的秋天极易被人忽略,秋色更是不着痕迹,总要在几场秋雨之后,才能在丝丝凉风中感受到些许秋意,而路边的绿化树依是不解风情地泛绿着。



去年深秋,坐着动车从江淅一带回来,一路的秋色从窗外掠过,秋意便溢满心头。哦,秋风又吹熟了一个斑斓的季节。一回到家,才意识到秋天在泉州是个极易被忽略的季节,至少在色彩的感观上层次很不明显。虽然已是深秋时节,可满城的草木仍是一味地青翠,你不提醒,我真感觉不到秋天已悄然而去。

是的,泉州的秋天不事张扬稍纵即逝。正因如此,回味的空间也就更大了。喜欢秋天,这大概缘于我的性格。春天过于繁杂,夏天过于喧闹,而冬天又过于沉寂,只有秋天清清凉凉的,人好似在秋风中滤过一般通透清爽,你看长空流云也是一尘不染。秋风最善解人意的了,它悄悄地吹散你心中那些淤积的郁闷,轻轻地挑拨你心中那根敏感的弦丝,于是心中的那片海便荡漾起一丝丝涟渏,一丝丝怅然,而这一切又显得那般若无其事。

秋季的天空总是那么明净,风是透明的,云是透明的。那些花花草草的颜色经过季节的风干也变得更为实在,艳丽的更为艳丽,平淡的更为平淡,一切似乎都回归到事物的本色。这样的郊野是吸引人的,没有乱花迷眼的困惑,没有万木失色的萧瑟,在清凉的风中走来,就是一种潇洒姿态。

那天,见到一位朋友站在秋风中感叹:“又是深秋了,一事无成人渐老啊!”这位朋友年过不惑,却仍为许多琐事所困惑,心为岁月累加的太多尘埃所挂碍。是的,人对季节的感悟是不同的,很多人以为秋天就该是个收获的季节,然而当冬天即将来临,却悲切地发现原来那棵花满枝头的树上早已繁华落尽,上面挂的只不过是几个酸涩的果子,期待不到硕果累累的喜悦。那种落寞的心情想必是怆凉的,但也只能在秋风中诸之一笑了。沉淀一个冬季,或许春风又将催生一个希望哩!



一叶而知秋,泉州的秋天虽没有那种无边落叶潇潇下的景象,但如果你留意秋风中的刺桐树,还是可以找到秋天的影子的。小区里的那行绿化树不解风情,仍四季常绿着,而路旁的那几棵刺桐树的叶子却知趣地褪去了绿色,秋风一过,那枯黄的叶片便三三两两地随风飘零,虽然带些岁月的沧桑憔悴,却也十分从容轻盈,在风中亮出它生命中最美丽的舞姿,无憾了,毕竟也装扮了一个季节,陪伴过花开的日子。

如果不用心,在闽南是难以感知秋天的。离人心上秋,秋之心便是愁啊!一旦有心便心生愁绪,而这种情绪有时可点缀生活,增加情感厚度。比如,在萧萧落叶之中,你独立风中作沉思状,你就是一个很文艺的范!比如,在萋萋荒草之中,你迎着落日作追逐状,你的浪漫就很具内涵!然而,如此取景,很有摆拍的矫情。于是,我期待着一场潇潇洒洒的秋色,期待着那种淋淋漓漓的秋意。这种秋天,你不用刻意寻找,走到那里,秋色与秋意就包裹了你,融化了你,感动了你。其实,近两年我还真艳遇了几场秋色,并为秋意陶醉着。



2014年11月16日,泉州市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组织部分作家到位于国家5A级风景区清源山的菊花谷采风,并召开散文创作座谈会。

今年深秋,市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走入清源山菊花谷采风,那金黄色的雏菊铺满整个山坡,把清源山后的那条幽深的山谷装扮得秋色斑斓,菊香四溢。秋风过处,花浪翻涌,香飘四野。这菊花最是秋天的使者了,以菊花渲染秋色再相宜不过了。你可作个深呼吸,那么你就可把秋色与秋色打包回家了!秋野上满是落叶,湮没了小路,淤塞了小溪。在一棵不知名的飘着落叶的老树下,我也站成了一棵秋树,身上披满了落叶,心间缀满了秋色,这算是一场秋天的艳遇吗?

“莫嫌老圃秋容淡,犹有黄花晚节香”这是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晚年住锡泉州时题写的一书法对联。有人说大师游历清源山时,见山后菊花秋残,有感而题。是的,弘一法师的品德犹如这秋后之菊,淡然而气香,这对联正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走在那条荒芜古道上,踏着层层枯叶,你就踩在秋天的残骸上,感受到岁月的轮回与久远。这条长达数里的古道台阶,走三步你就可能踩到一块刻有文字与图案的石头上,那大概是附近古墓或寺庙的石头构件,我不知道,村民们为什么把这些刻有先人姓氏丁号的墓碑石刻扛来当阶石?踩在这些台阶上,我就如脚踏在岁月的碎片上,心有落叶般萧索。是的,这是条很有文化传奇的古道,南宋末年,传说陈三五娘正是从这条古道私奔回家的,想必那时也是菊花遍野,香醉人间。如果再越过前面那道山岭,也许他们的爱情就能花开有果了。然而,他们终没能越过那道岭,就在古道尽头悲剧了。他们凄美的爱情结出了苦涩的果实,那是一出百演不衰的梨园戏《陈三五娘》,这出戏留给后人几把眼泪,几多唏嘘!

我常想,秋色是有思想的美,如果秋天少了秋月也就大为逊色了。城市中的月光自然不及郊外的清亮,但凉凉的秋月定然是四季中最高洁的,如恰有一轮秋月,找一处静僻的地方,沐着如水的月色,听一曲清雅南音,吟一首月光小诗,那么这秋月就最美不过了。去年,我们就在大坪山上领略过一个如此雅致的秋之月色。

去年中秋前十天,我领到一个任务,须在中秋之夜办一场以月亮为主题的活动,以过好“我们的节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是啊,月亮是古今文人雅士吟诵最多的对象,唐诗宋词中到处洒满盈盈月光。于是,在中秋月圆之夜,在大坪山之顶,一场“中秋诗会”如期举办。那夜,月光似水,诗情如酒,一百多位文朋诗友与各界人士聚在山上成功酒楼的月光露台上,一起吟风弄月,品茶斗酒。那诗情并茂的吟诵,如诗如韵的清唱,清激悠扬的丝竹,还有那畅快淋漓的斗酒,粗犷豪爽的划拳,欢乐刺激的博饼等等,雅俗共赏,老小同乐,直把那个秋月闹得羞涩西斜,余兴未了。



大坪山郑成功雕像

踏着月色,我走到了大坪山郑成功雕像下的观景台。这如水月光泛滥在山上的古厝上、榕树下、石埕边,因为有月色的抚慰,山村变得宁静了。此时,附近飘来一缕缕花香,是桂花?是含笑?还是白玉兰?暗香浮动,心海微澜,我真有几分如痴似醉,不知是花香袭人还是酒意来临,而月色却愈发清朗了。此时低吟那句:“冷香消尽晚风吹,脉脉无言对月华”,又别有一番滋味。

海上升明月是绝对静美的意境,而此时的秋月就斜挂在泉州湾上,那满满的月儿就如刚从海中捞起,挂于云端,玲珑空灵,似有银光倾泻而下。遥望泉州湾上,那如水的月色倾泻在江海之上,碎成无数斑斑点点的光斑 ,大海就变得光怪陆离;俯视大坪山下,那月光与灯光交织着,分不清哪是月光哪是灯光,但城市却愈发斑斓多彩起来。嗯,这是这片很接地气的月色,这也是一片很温馨的秋色。

——摘自郑剑文散文集《海丝寻踪》一书。



郑剑文

郑剑文,生在闽南海边,自小听惯天风海涛,故取笔名听涛人。长期从事地方文化工作,闲暇时喜拼凑些文字聊以自娱,有数十万文字散发于海内外各种报刊,在许多文学赛事中屡获佳奖,作品被收入多种文集。出版了个人文集《海风徐来》、《海丝寻踪》等,据说乡土气息中挟有海风味道。现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泉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泉州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丰泽区作协副主席。
郑剑文往期回顾
郑剑文专栏 | 丝路上的海船 | NO.001期
郑剑文专栏 | 我的城南旧事 | NO.002期
郑剑文专栏 | 江口古渡的怀想 | NO.003期
郑剑文专栏 | 泉南几度少林风 | NO.004期
郑剑文专栏 | 续一段千年宿缘 | NO.005期
郑剑文专栏 | 凤山古道上的牌坊 | NO.006期
郑剑文专栏 | 踏着刺桐古港的涛声 | NO.007期
郑剑文专栏 | 安平古港的涛声 | NO.008期
郑剑文专栏 | 找寻一处可系乡愁的地方 | NO.009期
郑剑文专栏 | 清源山吃茶去 | NO.010期
郑剑文专栏 | 我的一段闽台缘 | NO.011期
郑剑文专栏 | 古道上的芳草 | NO.012期
郑剑文专栏 | 丝路上的海神 | NO.013期
郑剑文专栏 | 清源山上的一抹余辉 | NO.014期
郑剑文专栏 | 都市边缘的一朵民俗奇葩 | NO.015 期
郑剑文专栏 | 那飘逸千年的荷香 | NO.016 期
郑剑文专栏 | 都市边缘的桃花源 | NO.017 期

西海岸文化平台现已开通以下作家专栏:
王忠智 | 陈伟泉 | 戴冠青 | 姚雅丽 | 曹淑风 | 
廖伏树 | 姚添丁 |  庄马炮 | 林世铨 | 王朝晖 | 
郑剑文 | 胡建志 | 寇婉琼 | 陈丽桔 | 施伟 |

林清秀 | 木雷 | 郑智得 | 王勇 | 林火烟 | 蔡芳本…
(按开栏的先后时间为序)
-作家专栏-



请有专版过文学专著

(诗歌、散文、小小说、评论、文史等)

又有欲开设专栏的作家,

把图书作品的电子版、作家照片、简介

统一打包发至邮箱xha2005@qq.com,谢谢。

爱写作的人都关注了这个公众号

执 笔 取 暖     煮 字 疗 饥西海岸文化平台
海峡西岸大型的原创文学生产基地及文艺资讯分享平台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西海岸文化平台」
主管单位:泉州市作家协会
出品单位:诗客传媒、旅人文化
协办单位:泉州海博教育文化广场
平台发起人:王朝晖、陈伟泉、黄志峰

QQ:303021000      微信:cwq1981

来稿邮箱:xha2005
@qq.com




欢迎“点赞评论”,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诗客书社"微店!


    关注 西海岸文化平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