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的内心深处永远存在童真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我也要过节。对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说,怎么说都与今天这个日子显得格格不入,只能自嘲自己...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我也要过节。对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说,怎么说都与今天这个日子显得格格不入,只能自嘲自己是big baby了。不过,说真的,尽管已经步入青年人的行列,我觉得很有必要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给自己过过节,不要轰轰烈烈的庆祝,只需找一个安静的角落,静静的回忆,找寻童年的记忆,回想孩童往事,你是否正偷着乐或者嘴角不自觉的上扬呢?我相信不只我一个人会情不自禁如此。

毫无疑问,孩童时代应该是人的一生中最幸福美好的时光(至少大部分人是这样的),那个时候,没有哀伤,没有烦恼,无忧无虑。想哭便哭,想笑便笑,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怒哀乐的缘由,可以任意的展现出自己的情绪。以至于长大后,我们经常会发出“童年真好”,“真的不想长大”,“长大压力山大”等诸如此类的感慨。

回想童年,爬树、抓鱼、玩泥巴,自己制作风筝(从没飞起来过),因拔了大伯家的棉花苗害怕警察会来把我们抓走而躲在床底下一下午不敢出来,在山里架火烤红薯、煮花生,放牛、骑牛,顺便打打牌,掏蜂窝时被蜜蜂追着屁股后面蛰,摘茶籽从树上掉下来,和小伙伴打弹珠,玩九口田,捉迷藏(老是被那群男孩子丢下).....但是因为村子小的缘故,只有我这么一个女孩子,从小跟着村里的男孩子玩,从此沾染了男孩子的一点野性与勇敢,但是有时候还会觉得孤单,但这没关系,我会用自己的方式为自己排解寂寞,经常去山中玩,走进大自然,有山有水,会使我的心一下子平静下来,寂寞也会一扫而空,反而会面带微笑,喜悦自然挂在眉头。或许这就是我双面性格养成的原因吧,能动亦能静。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给了我很多的玩伴。在学校,我也和许多小女生一样:踢毽子,打石子,打点,攻城,跳房子,跳皮筋,抓人游戏,砍柴上交学校,甚至课后跑到学校附近的小商店里去看喜欢的《封神榜》、《哪吒传奇》......由于离家较远,为了看想看的动画片,会不自觉的在路上加快速度,最后甚至就跑起来了,但心里十分高兴。村里两个孩子,我和另外一个男孩,从小到大,几乎没有离开过,有人开玩笑的说我们两个是青梅竹马,可是我们也只是一笑置之。那时的我,真的觉得好开心。

当然,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童年经历也会不同,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童年都是美好的。长大后的我们,面临着两个相同的问题:生存和生活。(二代除外:如富二代,官二代,土豪二代,星二代......),这就对我们各个方面的要求都提高了,我们本就不是完美的人,却要朝着自己心中那个完美的标准甚至是别人心中那种完美的标准前进,好像活得都不像自己了。我们肩负着无形的压力,有时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于是我们经常怀念儿童时期的童真和快乐,似乎这样也能够安慰一下自己的心情。

每个人都想获得快乐,都想活的像个孩子,但是面对社会现实,我们又不得不让自己丢掉孩子的幼稚与天真,让自己成熟起来,强大起来。这矛盾吗?有违和感吗?其实不然,我们有心,心可以容纳的东西很多,更何况能让我们快乐的童真呢?既然童真可以存在于各个年龄阶段,有时候的确可以把那份童真释放出来,然后与成熟相伴,继续上路。

    


    关注 鱼乐说鱼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