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之滨怀念康有为

 

编者按:大雾弥漫之中,顺着历史文化名人街,和孩子一路走到慕名已久的康有为故居拜谒。...

编者按:大雾弥漫之中,顺着历史文化名人街,和孩子一路走到慕名已久的康有为故居拜谒。

如纪念馆所记载,康有为是承受历史毁誉最多的人物之一,其自身所见证的,恰恰就是中国文化的梦想、光荣和命运。他是旧学的殿军,亦是新学的开山。从儒家经典出发,参合西学以改造中学,系统回应中国现代性问题...作为先进的中国人的杰出代表,康有为以其高度的文化自觉而“直面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标志着近代知识分子的伟大觉醒和神圣担当。身处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东西方文明激烈碰撞,中国文化彻底转型的背景上,他担负历史使命和民族大义,推动启蒙,救亡与变法大业。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亡十六年,周游四大洲30余国,对比世界,思考中华民族之命运。

后人多攻击康有为固执于经学,托古改制,迷恋于君主立宪,对清皇室念念不忘,且私德有亏,未能与时俱进。 今日看来,不管是否是最先进的思考,是否真的能够拯救斯民,是否真的食古不化,康有为梁启超师徒都代表了那个时代,传统知识分子救国图存的梦想,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儒学千古传承的浩然之气!
康有为青岛行迹

他是康有为,戊戌变法领袖,1858年诞于南海,1927年逝于青岛。他晚年择青岛而居,许多人多少会有些不解,拍遍栏杆,阅尽名城,既非故土,所归者何?

缘何归宿青岛

1917年12月,康有为初临青岛,未上岸即惊叹:“海上忽见神仙山,金碧观阁绚其间。”(《丁巳冬至日游青岛并谒恭邸於会泉》)游历一番后,未想世上竟有这样一座优美之城,内心感动,在冬天就发出“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中国第一”的赞叹。1923年,康有为二度临青,6月23日,入住天游园,开始了寓居青岛的岁月。1927年3月,康有为告别上海而决意长居青岛。

一个会通今古、融贯中西、心含百代、迹遍全球的人物,是哪些因素使他归心青岛?
先看看他题写青岛的两首纪念之作:

其一为甲子法书,曰:“截海为塘山作堤,茂林峻岭树如荠;庄严旧日节楼在,今落吾家可隐。”(《甲子六月领得德国旧提督楼》)海为池塘,山如堤坝,廓清了屋宇的自然与历史脉络,点明寓居青岛的心理基点,有皈依之念。

其二为乙丑真迹,写于1925年春夏。诗曰:“海气苍苍岛屿回,山巅楼阁抗崔巍;茂林峻岭百弛道,又入仙山画里来。”(《乙丑夏五月重还青岛感赋》),引出对居住地仙境感怀。青岛仙境之城,一段别含深意的天游历程自1923年开始。恰好海外流亡归国十年,而青岛也已回归中国,于是回归者与回归者的对话开始了。

故居的客厅
缘何以青岛为归宿?可知的理由,列述如下。

深刻的命运联结 戊戌之际,青岛为世界焦点,象征着国史劫难,在“四千年未有之变局”这一大历史框架中凸显了变法的紧迫性。他追溯了当年感愤胶变而吁求变法之事:“此吾青岛昔荒田,粤昔丁酉德攘先。吾时伏阙力争焉,大陈利害言万千。”(《丁巳冬至日游青岛并谒恭邸於会泉》)诠释了与青岛的一份特殊史缘。

蓦然间的理想之城 变法失败后,康有为经周游世界四大洲三十余国,是近代中国人考察世界最详的一位,1913年归国,1917年丁巳复辟失败后首度来青,蓦然间看到一个“理想之城”,不亚于世上任何一座城市。

德国文化背景 康有为曾以德国为例证明变法之必要性。欧游期间,十入其境,洞察入微。在游记中多次谈到德国的成功,言“入欧以来无所惊,至入德境,则惊德人之治国严肃整齐冠绝欧出。”与青岛相遇,再度印证了德国文化的先进性,遂认定青岛是一种合乎未来远景的城市模式,这就如同1912年孙中山所看到的那样。
地近孔子故乡 在他看来,青岛本自圣人之心,扼齐鲁而通四海。与孔夫子的故乡相距不远,沉潜着礼仪之邦的文化风尚,城市先进而不失民情淳朴。康有为想在青岛开大学,以之为曲阜大学之先导。在这儿,他获得了合乎其思想逻辑的归属感。

自然关怀之乐土 康有为宣布了青岛的基本意义——未失自然,很健康,言“住在青岛如同住在仙境一样”。他几乎是以赞美诗的口吻来说青岛的:

青岛之红瓦绿树,青山碧海,为中国第一。……恐昔人之仙山楼阁亦比不及,诗文不足形容之。(《与方子节书》)

缘此,“得广为传播,俾海外人士皆知青岛之为乐土而来游”。

故居的书房
青岛履痕行踪

博物“天游园”康有为是中国近现代博物馆事业的先知先觉者,崇尚博物馆传承文明与开启民智的功用。海外流亡期间,悉心搜罗各国宝物,准备回国开办博物院。卜居青岛后,他举办了有文字说明的博物展览。一时间,观者穿梭,天游园俨然一个实验性的私人博物馆。

重启“孔教会”1923年,“在青、济两地成立孔教会,以后改为万国道德会。”(康同壁《南海康有为先生年谱续编》)。其实,早在1912年,他就授意弟子陈焕章在上海设下孔教会,以“昌明孔教,救济社会”为旨,托意复辟。1923年所为,是一次重启。他有意延请孔子第七十七代嫡长孙孔德成出任会长。1925年夏,在天游园写信给孔德成,言:“迩日圣诞,仆应趋祭,以事不暇,谨遣小儿同钱同凝恭代,诣阙里。”(《与孔德成书》)所言圣诞,指的是孔子诞辰(夏历八月廿七日)。

梦想“办大学”戊戌三理想是开议院、定国是、办大学,前两项早已付诸东流,惟大学之思尚在心际盘桓。1923年,他在与友人书中写道:“吾拟开一所大学于此,就近收兵营为之,亦相距数百步耳。扶帐看云之暇,与天下英才讲学。”(《与方子节书》)为之谋划深远的一件事,憾未果。转年8月,私立青岛大学启幕。据当时日本领事馆一份密档(机密第65号,大正13年)记载,康有为向私立青岛大学捐献了约合十万大洋的图书。

1927年3月3月29日,康有为应邀来到青岛中山路的粤菜馆英记酒楼参加同乡宴,后因腹痛而提前退席,意犹未尽喝了一杯橙汁,不久,便腹痛难忍归家。夜间,呕吐不止,先后请了两位医生前来就诊,其中一位日本医生诊断为食物中毒。31日5时许,康有为“七窍出血而死”,时年69岁。

康有为之墓


    关注 焦作有啥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