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华:宋词是一朵情花

 

出品人、主编:牧之歌 全球华语诗界微信自媒体杂志走心

不装

真诚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诗人...



出品人、主编:牧之歌

全球华语诗界微信自媒体杂志

走心   不装   真诚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诗人圈今日说】


何华,男,四川平昌人,现居广东。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惠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作品》《时代文学》《诗选刊》《山花》《天津诗人》《山东诗人》《长江诗歌》等报刊发表作品1000余篇,部分作品被国内外大型期刊收录。

在宋朝的花园里,一朵最美的花莫过于宋词(外一首)

宋词是一朵情花

文|何华

穿越多久才能抵达宋朝?岁月的影子

早已被时光漂白

在惠州。我沿着苏堤漫步,希望能找到坡翁

留下的足迹

剪一段时光,遇到宋词里的忧伤

绝情谷。在宋朝的花园里,一朵最美的情花莫过于宋词

一曲小令让我喝的酩酊大醉

我一醉,柳枝就用宋词为我疗伤

南飞的雁。在西湖的上空排成人字

一朵黄花,在初冬的冷风中枯萎,我在宋朝的屋檐下躲雨

在罗浮古道邂逅苏大人。一句诗驮着荔枝疾驰北行。

宋朝的女人多情。一扭腰,就从花朵上拧出水来

一曲小令,让冬天的雪花漫过河岸。

在金属焊接的花上,和雾霾画着汴京的冬天

美女们都戴着口罩出门

一位叫做宋词的女子,弱不禁风。天凉了,

把词做成棉袄

用文字取暖、御寒

尘世的浮名,江湖的杀气,女子的娇艳,爱情的甜蜜

凝聚于一首首词中,在冰雪中融化。

汴京。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茶楼的说唱艺术、青楼女的倚 门回首、集市的喧哗

连绵成一幅清明上河图。

在泉城。柳絮边。一位女子读着李清照声声慢

一只大雁从头顶掠过。

这个下午仿佛走进民国旧时光

在黄家塘63号,在752艺术仓茶馆品茗

那褚黄色的液体葱绿  一片森林

一座城市

室内设计与摆设,仿佛时光倒流

回到民国时代。秋阳下的艺术仓,有暗香溢出

循着暗香,我走进一间酷似民国的茶馆

下午暗暗的光从木窗棂照进来,和茶的浓香一道

显出几分古朴的韵味。茶杯的边缘

似乎留有林徽因的唇印

和纤细的指纹,木桌上一本张爱玲的书

还残存她的体温,那些温暖的词句

镌刻成一朵花,随热气腾腾的茶香

在记忆里飘散。怀旧让我在这个初秋的下午

在细长柔软袅袅缠绕的茶香气中沉思

让人享受片刻难得的温馨。墙角的芦苇和墙上的画,

被涂鸦成毕加索的名画,如艳的花和枯的草

在季节的风里摇曳各自的命运

茶馆里的旧茶碗,盛满茶汤的陶瓷杯,脱色的木桌凳

院子里起飞的尖喙鹤,风中摇晃的野花和月季

民国时的建筑,色彩斑驳的建筑,玻璃墙外

盛开的红花和绿叶,灰色的薄瓦,低矮的屋檐和天空

残茶,指间没抽完的烟蒂,火星子一闪一闪

屋顶悬挂的鸟笼 歪歪斜斜的字画

甚至凹凸的水槽汩汩流淌的乡村风韵

斑驳的墙壁,墙上的挂钟,巷中的芭蕉

池子吐出一串串白泡泡,时光从弯弯茶壶嘴里流逝

铁壶里煮着的茶 汩汩流淌的荷塘风韵

香气袅袅升起,烟霭氤氲

房间的摆设与现代派风格格格不入

我不是一个特别怀旧的人

却还在怀旧的咖啡馆里沉沦

这个下午仿佛走进民国的旧时光

摇滚唱机、老唱片和一台旧式电影机

院内觅食的灰白鸽子咕咕叫着,远处的钟楼,西湖的古塔

夕阳下的波光潋影,在微风中荡漾,泛起一圈圈涟漪

让人的记忆始终停留在1942年秋天的那个下午

窗外,一抹夕阳照着一位穿旗袍的女人

匆匆走过,宛如一株丁香,从小巷穿过弄堂

她的着装吸引了我,在想象中还原民国时期蝴蝶的旧模样

思绪飘进了电影院,冯小刚执导的《一九四二》,刚刚开场。

诗人圈今日说特邀作家及作品链接

牧之歌(主编)|无眠|梅老邪|杨洪昌|陈傻子|乐冰|江湖海|茗芝|布谷鸟|佳玲|陈润生|荆棘草|陆吕恒|蒋彩云|三远|向以鲜|王法|管党生|李不嫁|包尘|一牛道长|詹弢|潘黎明|李唱白|王丽颖|蒲秀彪|李景云属|老健|何小彦|典裘沽酒|白希群|霜扣儿|皿成千|大友|黄靠|独品清欢|追魂|曹鉴彪|圣人不仁|马快|柏相|金山|金晓霞|村长|江頭|丁欣华|班琳丽|林懋予|赵国俊|走召|查曙明|赵俊杰|孙成龙|汪剑平|顾利民|哑柳|千华|未满|也也|还叫悟空|易道禅|铁匠
长按下图二维码识别加
主编牧之歌微信
来稿题材:
诗歌、时评、杂文、小说、散文等
要求:原创、首发、附照及简介
邮箱:499974641@qq.com


    关注 我是杨钢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