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游记 11月11日,到东山真的是去参加婚礼吗?

 

纯属记录我们后坑小分队在东山的且行且玩坏。...





10月下旬

传来一则群消息,

细端说,要给我们安利一个东西,

随之抛来一张电子喜帖,

翻着帖子

一页一页过着细端幸福的笑颜

最后定格 "11月11日,东山"。

没有犹豫,稍作商量,

一拍即合,相当乐意请假参加。

我们曾经约定过,找个时间一起去玩,

去东山......去潮汕......

时间走着走着,在一个喜气满满的日子,

我们说着说着,就真的一起要去东山啦。



云霄动车站


为什么云霄动车站不得不说?

那必须是笑点+槽点满满啊~
一切始于动车站内厕所坏了,所有按照"出站-转车-到达"完美剧本演绎的套路就此崩坏了...坏了...坏...
我们四个,水晶,琴哥,蓝璐和四四,出了站口,就一边寻找细端指导的“跟BRT很像”的公交车,一边向着厕所前进。

此期间,我们英明的决定抛开细端的指导,自己来把车找。

当我们确定目标车辆的时候,那是悲喜交加,车就是我们一开始看中的车,但车已无情地开走,要等到下一班动车停站,也就是一个小时后(往东山的车与动车时间配套)。
悲催的我们四只能风中凌乱的接收着一波又一波的士、摩的的问候“你们去哪里啊;多少钱啊说走就走啊” 一直回答“我们不知道去哪里,我们不坐车”

好在下一班车很快来了,但这并不代表马上就出发。车上下来个睡眼朦胧的协警,插着裤兜,让我们先别投币可以上车坐着,简直人性光辉满满。
我们四个上了车也是按捺不住激动的心,跃跃欲试想要拍个认证照“我们终于坐上了车”,就在此时爱困协警上来酷酷丢下一句“你们上车不要叽叽喳喳”,又懵懵的补了句“我想睡个觉”就下车了(看得出来,他真的很困)

不管爱困协警困不困,完全不妨碍我们旁若无人的拍认证照,谁脸小谁拿手机.....
兴奋劲头还没过,基哥(细端夫婿)发来信息,说是有人直接送;还好我们没投币,还好车还没开,不好的是我们下车后在一堆虎视眈眈的眼神中,遮着脸低着头挪啊挪,一定要远离那个爱困协警.......

免不了再次被问,到了最后我们都成“不坐车钉子户”......

就在我们脑补“表哥还是堂哥接,上不上车”自嗨着笑出了泪的漫漫等待中,最终被基哥的堂哥接走了。



在云霄动车站留下的笑点了槽点,也奠定了我们此次东山之行的欢脱和无厘头,一路欢声笑语high爆棚。

后记:后来四四一个先从东山去云霄动车站赶往深圳,缘分啊时隔一天又让我遇到了了那个爱困协警,他依旧很困..... 而很明显的他认出了我。
东山磁窑村


千年古村换新颜,今日前来为喜事
离开动车站,车子一路奔向磁窑村,去见美丽的新娘子。

习俗上的差异,wuli新娘子细端清晨已出阁。吉时11点18分,我们刚好可以凑个热闹。

新娘新郎同坐一个筛子里,接受着一系列的习俗祝福。





吃过饭,坐不住的我们四开始逛村自由行。

古朴的房子,一厝挨一厝,整齐的划出一条条巷子;蓝天白云下,即使历经风雨而破损的墙头都尽显生气。


笔直的巷子直接导入的是一条用石子铺成的环村绿荫道,屋子前后瓜果飘香,小道四周繁花锦簇。





在凌驾于田野之上的古石道上,在宋代窑址前,在龙眼树下的秋千, 我们都可以足足耍上一节课。











沿着一条碎瓷片铺成的特色小道蜿蜒上后璧山,植被遍地;山脚下打造了“百草园”,恢复古之“药山”面貌;更有百年古榕,“回眸一笑”、“琴瑟和鸣”的美好命名,使古树群成为富有意蕴的天然影棚。


玩累了的我们,来到村里的大池塘休息聊天。

蓝天里,白云片片;池塘里,鱼儿泛起水波粼粼。
最喜塘上夕阳,余晖笼罩着整个池塘,染上一层层霞红,美景如斯,且看且拍且搞怪。








这不,当我们沿着池塘散步之际,琴哥不禁秒变偷拍狂,试图将我们融入这美景之中。
美景、人文同在线的磁窑村,即将成为我们好朋友人生阶段的第二个家乡。有幸在这么一个美好的日子里邂逅这里,见证好朋友的幸福,简直完美!
后记:磁窑村,是一个开基于宋代的千年古村。在磁窑村西北面后壁山和后劳山交叉的山坡上,保留有东山岛唯一的宋代古窑址。当前,当地政府充分利用宋窑文化,欲将磁窑村打造成富裕、美丽的生态旅游乡村。

相传磁窑村在宋代建有8条窑炉生产青釉瓷器,磁窑村因此得名。据记载,当时生产的瓷器销往厦门、福州、天津、上海等地。现在的旧窑址仍然有瓷片、窑模具、窑砖、陶片散布其间。
南门湾鱿乐园


在东山的第二天,我们按照既定的计划,去东山的海边看看。细端的爸妈热情的为我们准备丰盛的海鲜早餐(喜宴也全是海鲜),还亲自送我们到车站搭车。








1 2

3

小农客载着我们奔向铜陵,下车之前四四看到一种三轮摩托车,对他充满了好奇。可谁知后来我们也坐上了这种车。

没错,就是这么娇小的车,足足塞进五个人外加一个司机和两个行李箱(空间太小,无法拍照,自行脑补)
坐上车,沿街而行,不可忽略的一点是这里曾经是电影《左耳》的拍摄地,因为满满的指路牌,甚至海边还有杂货店就叫左耳。
司机师傅许是看着我们一副游客懵样,加上我们砍价了,于是玩了个文字游戏,就送到了看到海的地方。索性,我们就沿着岸线走,竟也发现了“鱿乐园”,走近一看才知是鱿鱼手工加工厂,简直是我的乐园。
渔船出海捕捞,上岸后精心加工——各有分工,洗串晒,有条不紊。吹着海风,闻着鱿鱼味,看着这些老神在在忙碌着的人儿,竟也挪不开了脚步。
海边的房子也是深得我心,迎着海风,似乎被吹掉了原来的色彩,显得白朴却不失本色,依旧保留着渔民中心;除了杂货店,还有几家新生代酒吧。


行至码头,几艘渔船停泊着,随着风浪拽着伸缩摇摇晃晃。正巧遇上渔民们把整箱的冰块协力拖上船,整装待发出海作业去;眼前这娴熟靠谱的一幕,让人可以想象到他们日暮之下满载而归而愉悦忙碌的情景。


为赶上去深圳的动车,四四不得不和小伙伴提前分别。可是,从照片上来看,小伙伴们在东山依旧玩得很high~


我们为一场喜事而来,玩了玩东山的海边,虽然时间很短暂,但是依旧感觉满足。

一场说请假就请假的参加婚礼,为的是送上真诚的祝福;一群说玩就high的朋友,给我们一个点我们也能乐翻天。

水晶说,我们这群不知怎么的就玩在一起了。哪有为什么,就是能玩一起呗。

时间大概记得,大四下学期,四四是偶然敲开了410的宿舍门,从此这扇门就没有关上过。

虽然我们相爱于大学黄昏,但是我们依旧要相杀到一直。


    关注 是四儿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