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的建立与规划设计需要搞清的几个基本问题

 

果园的建立与规划设计果园的建立与规划设计需要搞清的几个最基本的问题

建立果园可以说是百年大计,要科学论...



果园的建立与规划设计

果园的建立与规划设计需要搞清的几个最基本的问题
建立果园可以说是百年大计,要科学论证,认真选址,精心规划,高标准建园。最基本的原则是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相对集中、有所侧重、突出特色和优势,切忌小而全,杜绝“百果园”。



一、园址选择


尽量选择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最好1—2米以下)、酸碱度适中、盐碱含量低、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气良好、有机质含量高的砂壤土或壤土地块建园。

二、果园规模要适度


规模种植是现代果树发展的趋势,但果树属于资金、技术、用工等相对密集的产业,经营规模要适度。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机械化程度高的平原地块以100-300亩为宜,家庭经营以10-100亩为宜,不宜过大或过小。要提前规划好道路、排灌系统和建筑物等。

三、树种、品种的选择


选择树种、品种应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

尽量选择当地原产或已经试种成功、栽培时期较长、经济性状好的树种和品种。

从外地引进的新品种一般应通过试种成功以后才能大规模发展。要选择结果早、产量高、品质优良、成熟期适宜、贮运性好、适应性强、易管理等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

根据果品销售的主要渠道,结合果园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等,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一个园内树种、品种不宜过多,一般应以1个树种、品种为主,品种不宜超过2-3个。

采摘果园可以适当搭配早中晚熟树种、品种,以延长采摘期,但也不能太多、太杂、太乱,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切忌“小而全”,杜绝“百果园”。因为不同的树种、品种生长结果习性不同,所需要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病虫害发生种类、特点等也差别较大,树种品种太多、太乱不但给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和不便,而且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其实在选好主栽树种和品种的基础上,能把一个树种、品种搞好、搞精、搞细、搞透,更容易实现较高的收益,一些成功的果园莫不如此!一定要克服“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个不行还有那个”的思想认识,因为树种、品种选择越多,也就越难选准。

在同一园区内栽植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时,也应以分段分片集中栽植为宜。很多树种和品种自花不实或自花授粉结实率低,必须注意配置花粉量大、亲合力强、结实率高、花期一致、品质优良的品种作为授粉树。

不同树种、品种的对土质等立地条件要求和适应性不同,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尽量选择市场广阔、经济效益高的大宗果品。如桃、杏、李、樱桃等核果类树种怕黏、怕涝、易患根癌病,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便利的砂质土壤,而低洼、黏重地块可以选种梨树,苹果、葡萄对立地条件相对也比较宽松,但还是以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气良好、有机质含量高的砂壤土或壤土地块建园最好。以采摘为主的园区可以搭配一些樱桃、草莓、枣等适于采摘的树种。山楂、柿子、石榴等消费量小,一般不宜规模发展。石榴、猕猴桃、无花果等抗冻性差,要慎重发展。核桃、板栗产量低、效益差,在山岭薄地可以种植,在平原沃地不宜发展。



四、栽植密度与栽植方式
duersi


当前果树发展的总趋势是矮化密植、宽行密株、简化省力、便于机械化作业、优质安全等。栽植密度要考虑不同树种、品种和砧木的特性,栽植方式也要采取南北行向、长方形栽植。一般果树行距采取3-4米,株距1-1.5米,亩栽111-222株,行间应留有2-2.5米的作业和风光通道。树形宜采取高纺锤形、主干形等窄冠树形。

五、要良种壮苗密植建园


争取快长树、早结果、早丰产、早受益。

在较好的技术管理条件下,桃树、葡萄、苹果等第2年就可以结果甚至丰产,亩产量可以达到3000-5000斤,第3年就可以进入盛果期,亩产量达6000-10000斤,实现每亩净收益1-2万元,部分园片亩净收益可以达到2-3万元甚至更高。

但生产中确实有很大一部分果园或因树种、品种选择不当,或因建园苗木质量差、建园标准不高,或因缺乏管理技术等造成长树慢、结果晚、投资年限长、效益低甚至是严重亏损。因为在当前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情况下,即使不考虑建园投资,光是地租、用工、药肥等的生产性投入,每年每亩要5000元左右。所以晚结果1年,每亩每年就要多投入5000元左右,这个账大家一定要算!所以良种壮苗密植建园,加强技术管理水平,争取快长树、早结果、早丰产、早受益,才能减轻投资压力,也是现代果树规模化栽培的必由之路!




    关注 果业协作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