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书”老人家中开设博物馆 走遍全国讲科普丨科普之窗

 

在天鹅湖花园社区,有一位“百科全书”般的老人,他本是名高级工程师,几十年来痴迷于自然科学的科普宣传,走到哪儿...





在天鹅湖花园社区,有一位“百科全书”般的老人,他本是名高级工程师,几十年来痴迷于自然科学的科普宣传,走到哪儿就把科学知识带到哪儿。他的名字叫做王巨榛。
家中的宝贝琳琅满目

王巨榛的家俨然一个小型博物馆。进门墙上挂着一个玻璃框,里面有十几只蝴蝶标本,电视两旁的博物架上,摆放着红玛瑙、绿松石、月光石、黄铁矿、鹦鹉螺等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奇石。茶几下十几个塑料收纳盒,分门别类地归置着各种植物种子、小石头、钱币、航天徽章等小物件。书房的架子上,还有厚厚十几本树叶标本。

从杨利伟吃的同款航天月饼到小摊子上淘回的石刻蟑螂模型,王巨榛如数家珍地一一向记者展示这些东西,每一件物品的特性都信手拈来,比如“这是陨石,它的特点是黑色、重、表面有气泡样的摩擦痕迹……”。他说,每一件都是他的宝贝,每次出去做科普讲座,他就根据不同的主题,带不同的东西,“有了实物,更能引发听众的兴趣,效果更好。”



吃榛子前先找虫痕

所有这些用来进行科普宣教的物件,都是王巨榛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点一滴搜集起来的。就拿他收集的一个小指头大的、黄色的左旋螺来说,他前前后后找了四年多的时间,最后在青岛的一个韩国人开的店里才买到。“你看这个螺,它的壳口在中轴线左侧”,王巨榛兴致勃勃地说,大多数海螺都是右旋螺,左旋螺数量极少,非常罕见。

他对科普的痴迷程度从另一件事上也可见一斑:一次家人在东北出差时,从东北寄了一袋榛子给他吃。他拿到包裹的第一件事,却是把榛子一股脑儿全倒出来,仔细寻找有没有哪只榛子上面有被象鼻虫钻孔的痕迹。



曾被误认成搞传销,但坚守初心

王巨榛原先是华晶电子集团公司中央研究所的一名高级工程师,从40岁开始,他便投身公益科普活动。几十年的时间里,他利用出差、开会、旅游等机会,在全国40多个城市,做过近500场的科普讲座。有时候,他甚至主动“上门服务”,因此闹出不少笑话。

有一次,王巨榛到北京出差,他利用空余时间两次去一所中学送讲座,结果被校长当成了搞推销的。还有一次,神舟五号升天的时候,他在去杭州的火车上,兴高采烈地给乘客讲起了神五的相关知识,结果又惹来了乘警,“乘警让我拿出所有东西跟他走一趟。”说起这事,王巨榛笑了。

除了收集科普实物办讲座,王巨榛还热衷于做各种科普的卡片、资料,他把这些卡片随身带着,走到哪里就发到哪里。从2007年开始,他发出了大概四五千份的科普资料以及卡片,都是老人自己花钱买纸打印。现在老人所属的天鹅湖花园社区看到他如此热心科普,便提出帮他制作卡片,首批制作了200张名片大的硬纸卡片,也已发得差不多了。上面的内容包括三种:他自己发明的太阳系科普图、常见错别字以及他自己写的一首文明礼让的诗。王巨榛还常常会给不熟悉甚至不认识的人寄送卡片,在报纸上看到好人好事,他会给好人寄去卡片,表达自己的一份敬意;在乘公交车时,他也将卡片发给那些给人让座的人。

编辑:马洋
滨湖区科协官方

公益科普微信平台
倡导科学生活方式

感受世界科技风采
长按下图的二维码,

选择“识别图中的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关注:滨湖科普

微信号:wxbhkp


    关注 滨湖科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