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心上都有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

 

这是一部“有毒”的小说...



这是一部“有毒”的小说。

它让人沉迷。上一部有类似感觉的小说,是几年前的《陆犯焉识》。在读的时候,目光想锁定每个词语,生怕错过某些细节;暂时搁在一边的时候,似乎有一种奇怪的吸引力把你往那里拉扯,想拿起它继续读下去。

它让人想逃离。文字是有温度的东西,太热了会灼伤你,如果太痛了,仿佛纸张上都会流出眼泪,或鲜血淋漓。这个故事里没有几处是不痛的,于是,有的时候不得不闭上眼睛。

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看完了《无声告白》(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故事开篇就告诉我们,莉迪亚死了,她刚满十六岁。

她是家里三个孩子中的老二,最受父母重视和宠爱。她试着努力上进,对妈妈玛丽琳提出的学习要求来者不拒,参观科学展览,高一选高二的物理课,把医生作为未来志向,虽然这一切都不是她所喜欢的;爸爸詹姆斯希望她融入人群,于是她假装每天和同学打电话聊天,即使她实际上一个朋友都没有,只是拿着听筒自言自语。

哥哥内斯是唯一了解她内心感受的人,可是他悄悄地积攒着力量,很快就要离家去上大学,再也无暇关心她了。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那么失败,她和隔壁的“花花公子”杰克厮混在一起,希望能找到一个女孩的自尊。未曾想,杰克心仪的人,竟然是她哥哥内斯。

四面墙都被牢牢堵死。

她好累好累。

星期三下午,一位路人发现,湖上有一艘小船在无风的天气里飘浮。几年前,水塔还没建成的时候,这个湖曾经是米德伍德的水库。如今,湖边长起一圈青草,成为夏季的游泳池,孩子们站在木质的小码头上跳水,人们在湖边开生日派对或者野餐。这条小船的缆绳可能是某位公园管理员解开的,泊船的时候没注意,或者是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没人会在意这些小事。有人知会了警察,也告诉了公园的管理人。直到星期三深夜接近凌晨,一位警官在察看当天巡逻记录时,才把飘浮的小船和失踪案联系起来,于是,他给李家打了电话,询问莉迪亚是否会到湖里的船上玩。

“当然不会。”詹姆斯说,莉迪亚拒绝——是拒绝——学游泳。詹姆斯十几岁时就加入了游泳队,还在内斯三岁时教会了他游泳。可对于莉迪亚,他教得太晚,女儿都五岁了,詹姆斯才第一次带她去游泳池。他站在浅水区等女儿过来,水还没有没过他的腰部。莉迪亚根本不愿往水里走,她穿着泳衣,躺在池边哭了起来,詹姆斯最后只能放弃,还得向女儿保证他不会逼她跳进水里。因为等的时间太长,他泳裤的上半部分早就干了。虽然米德伍德湖离家很近,但即使现在,到了夏天,莉迪亚也只敢走进脚踝深的水里冲洗一下脚上的尘土而已。

“当然不会,”詹姆斯又重复一遍,“莉迪亚不会游泳。”直到对着听筒讲完这些话,他才明白警察这样问的原因。他打电话的过程中,全家人都不寒而栗,似乎已经猜出来警察会发现什么。

星期四早晨天刚亮,警察抽干湖水,找到了莉迪亚。

《无声告白》(P24-25)

作为读者,我们的思维定势要开始工作了:一个十六岁的青春期女孩,无法承受家庭给她的巨大压力,无处释放内心的痛楚,于是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太像一个会发生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了。

莉迪亚为什么不对妈妈说“不”?

在她五岁时,有一天妈妈突然不见了。

莉迪亚却没有任何消遣来帮助自己忽视她的世界中那个“母亲”形状的黑洞,……她注意到了一些事,这个没有母亲的家,发出了异样的味道。一旦发觉到这一点,就再也无法忽略。莉迪亚开始做噩梦,梦见她和蜘蛛一起爬行,她和蛇绑在一起,她淹死在茶杯里。有时,当她在黑暗中醒来,能听到楼下的沙发咯吱作响——那是她父亲在辗转反侧。在这样的夜晚,她永远无法再次睡着,日子变得粘稠沉闷,犹如糖浆。

……

这不是你们的错,她父亲说过,然而,莉迪亚知道,这是他们的错。他们做错了事,她和内斯。不知怎么,他们惹她生气了。他们没有满足她的期待。

如果她母亲能回家,让她喝完自己的牛奶——莉迪亚想,书页模糊起来——她一定会喝完。她会自觉刷牙,医生给她打针的时候也不哭。母亲一关灯,她就睡觉。她再也不会生病。母亲说什么,她就做什么。她要实现母亲的每一个意愿。

《无声告白》 (P132-134)

从此,她沦陷在失去母亲的恐惧感中不可自拔。

母亲并不知道女儿幼年时许下的承诺,也没有发现莉迪亚是个多么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或者,即使她对女儿的勉为其难有所察觉,也会刻意回避“女儿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取悦她”这个可能性。

她推着女儿越走越远,越走越快,都没来得及看看有没有走错方向。

妈妈从来没有打骂,但她温柔的目光是最坚韧的绳索,莉迪亚被这根绳索紧紧绑住,透不过气。

为什么玛丽琳如此希望女儿与众不同?

玛丽琳让我想起《蒙娜丽莎的微笑》中读大学的姑娘们,虽然学业优秀,但社会和家庭对她们的期许是找到一个配得上她们的男人,从此相夫教子。

这不是玛丽琳想要的。她的志向是成为一名医生,当她在拉德克列夫学院实验室清一色的男生的注视下漂亮地完成实验时,梦想离她很近。

然后她遇见了詹姆士·李,一个华裔历史学教授。也许是因为他与她身边的男人们太不一样,她被深深吸引,不顾母亲反对嫁给了他,从此与母亲再无来往。

没想到母亲一语成谶,婚后丈夫事业平平,自己不得不中断学业,而这个华裔与白人的家庭组合到哪里都会成为人们侧目的对象。

玛丽琳受不了这一切了,甚至在医院碰到别的女医生对她都是巨大的刺激。于是有了莉迪亚五岁时妈妈任性的出走,为了再给自己一次实现梦想的机会,玛丽琳孤注一掷。

两个月的出走,随着对两个孩子日渐增长的思念和发现第三个孩子在腹中的存在被迫中断。回到家中的玛丽琳剪下了自己的翅膀,却把它们按在了最像自己的女儿莉迪亚身上。

莉迪亚从小就想当医生,和她妈妈一样。去年夏天,她甚至去大学旁听了生物学的课,这样就能跳级选修物理课了。记事板上挂着她参加科学展览获得的蓝色绶带、一张图文并茂的元素周期表、一副真正的听诊器——玛丽琳特地为莉迪亚的十三岁生日订购的生日礼物。书架塞满了书,有些书横着挤在排好的书顶上。《医学简史》,这本书莉迪亚是倒着读的,还有《罗莎琳德·富兰克林与dna》。多年来,玛丽琳给女儿买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启发她,让她知道自己可以取得怎样的成就,而女儿也在各个方面证明了她的天赋和野心。这个房间里的东西上面已经积了一层灰尘。每次她拿着吸尘器进来打扫,莉迪亚都会赶她出去。“我很忙,妈妈。”她边说边拿笔尖敲敲课本,玛丽琳会点点头,亲亲女儿的前额,走出去关好门。

《无声告白》(P72-73)

其实这一切,都是妈妈的一厢情愿。

为什么詹姆斯如此希望女儿融入人群?

在很多人眼里,詹姆斯已经算是一个成功的华裔了,有大学里的终身教职,有一个和白人女子组成的家庭。但是,原生家庭带来的童年阴影,玛丽琳母亲的鄙夷,工作中受到的若有若无的歧视,旅行时旁人的侧目,都让他的自卑深深扎根,一边在内心渴望着融入这个非本族的环境,一边却越来越成为人群中的异类。这份痛苦他自己无法挣脱,他的家人也不能幸免。

所以,他想要告诉内斯,自己理解他的心情:被戏弄的屈辱,无法合群的挫败感。同时,他还想摇晃儿子,扇他一巴掌,硬把他逼成不同的人。后来,当内斯因为“太瘦”不能参加橄榄球队,“太矮”不能打篮球,“太笨”不能打棒球,只能靠读书、研究地图、玩望远镜来交朋友的时候,詹姆斯就会想起那天下午在游泳池发生的事。这是儿子第一次失望,也是他的父亲之梦遭受的第一次和最痛苦的一次打击。

《无声告白》(P90)

她用手指划开礼物底部的包装纸,一本金黑相间的书掉到膝盖上:《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一条亮黄色的线把书的封面一分为二。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技巧。讨人喜欢的六种方法。顶端还有一行深红色的字:阅读本书的心得,与您的人生收获成正比。见女儿拆开包裹,詹姆斯面露喜色。

“我觉得你可能需要它。”他说,“它能——呃,帮你赢得朋友,变得受欢迎。”他用手指点着书名。

莉迪亚觉得她的心仿佛掉进了冰窟窿,而且,它在逐渐离她远去。“我有朋友,爸爸。”她说,虽然明知这是一句谎言。

她父亲微笑道:“当然。我只是想——你知道,你长大了,上高中了——交际技巧很重要。它会教给你如何和每一个人相处。”他的视线从女儿的脸上移到书上,“三十年代这类书就很流行了,属于畅销主题。”

莉迪亚拼命压抑着情绪。

“太棒了,”她说,“谢谢,爸爸。”

《无声告白》(P172-173)

内斯应该感到庆幸吗?

不知道内斯应该自怜还是庆幸他不是莉迪亚。

在母亲离家出走的两个月里,内斯一样被孤独感噬咬。有一天,他看电视时神启般地被火箭发射的新闻击中了大脑,从此陷入宇航员的天地一发不可收拾。他读百科全书,用自己的零花钱买望远镜,直到后来的后来被哈佛录取。

他终于可以逃离这个令人窒息的地方了,他终于可以不在乎小镇的人如何看他这个异族了,不用在乎妈妈只关注莉迪亚,不用在乎爸爸对他的不满。

内斯是心疼莉迪亚的,他对妹妹的死耿耿于怀,一直惦记着要找杰克算账,因为他坚信妹妹的死和杰克有关。而他浑然未觉,看似玩世不恭的杰克,其实默默爱慕的对象是他。

这时,一件事吸引了汉娜的注意力,所以她没有听到内斯接下来说了什么。一滴水顺着内斯的头发移动到他的脖子上,好像一只害羞的小老鼠,慢慢地从他的肩胛骨之间流下来,沿着脊背的曲线一直向下,犹如跳下一座悬崖一样,落到了杰克的手背上。这一幕,背对着杰克的内斯根本发觉不了,正透过指缝向外张望的莉迪亚也不会注意。只有抱着膝盖,稍微坐得靠后一点的汉娜看到那滴水落了下来——在她听来,那溅落的声音像炮弹一样响。只见杰克一下子跳了起来。他盯着那滴水,却没再动,好像那是一只稀有的昆虫,可能随时会振翅飞走。然后,他没有看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只是盯着那滴水。他抬起手放到嘴边,用舌头把它舔掉,简直像在品尝甜美的蜂蜜。

一切发生得如此之快,汉娜甚至觉得这一幕是她想象出来的,其他人都没有看到。内斯依旧背对着杰克,为了对抗阳光,莉迪亚闭上了眼睛。刚才的那个瞬间,如闪电一般令汉娜觉得震撼。多年来对爱的渴求让她变得敏锐,她就像一条饥饿的狗,不停地翕动鼻孔,捕捉着哪怕是最微弱的食物香气。她不会弄错的。她一看到就认出了它。那是爱,是一厢情愿的深切渴慕,只有付出,得不到回报;是小心翼翼而安静的爱恋,却无所畏惧,无论如何,都会执着地进行下去。

《无声告白》(P2017-208)

这是全书中最动人的片段之一,无关性别,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深情从旁观者的眼中看来,就像用时间分解的方式看一滴水落到大海里,看似静谧无声,却胜过惊涛骇浪。

其实汉娜什么都知道

汉娜就这样静静地看着这一切。这是一个极度渴望爱的孩子,但她从存在起就似乎注定要承受被忽略的命运。因为发现怀上了汉娜,玛丽琳不得不中断离家出走的历程,放弃自己的学业回归家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汉娜让她的梦想之花就此凋零,对这个小女儿她如何爱得起来?

而对另外三个家庭成员来说,汉娜显得那样可有可无。她安静地躲在角落,偷偷藏起家人不要了的东西,她时不时试探着亲近父母和兄姐,虽然他们大多数时候都想把她甩开。

她得以保留的所有藏品,都是别人不要或不再喜欢的,但她并没有把它们放回原处。为了弥补它们遭到遗弃的悲惨境遇,她先是仔细地清点了两遍,然后擦掉了勺子上的污迹,反复摆一弄着钱包一皮上零钱袋的开关。有些东西她保存了很多年,没人注意到它们不见了,它们消失的时候很安静,甚至都没有像水龙头上滴下的水那样发出“哒”的一声。

《无声告白》(P205)

被漠视的汉娜是个让人心疼的小东西,但却是这个家里唯一一个令人心安的存在。她小心翼翼地审视着一切,她第一个看穿了杰克爱慕内斯的秘密,她能感觉到莉迪亚的反常,其实,她什么都知道。

当然,妈妈。”她说完,抬眼看着母亲,看着全家人,微笑起来。汉娜吓得差点躲到内斯身后。这个笑容异常灿烂,异常明亮,兴高采烈,然而却是假的。汉娜只觉得恐怖,它让莉迪亚看上去像变了个人,一个陌生人。可是,其他人依然没有发觉。

《无声告白》(P234)

她是大家的伤口愈合剂,在怀念莉迪亚的悲伤中父母都把她当作了莉迪亚的替身,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她对幸福的感受。想象故事继续下去,她应该比姐姐幸运,因为她知道这一切为什么会发生,她可以选择不让它们再次发生。



再回到我们的思维定势吧。在那个漆黑的夜晚,莉迪亚独自悄悄走出家门,来到湖边。

小码头的木质表面很光滑,与她的记忆吻合。莉迪亚在码头顶端坐下,像很久以前那样,脚垂在水面上,身旁的小船轻柔地拍打着水面。她从来不敢离水太近。今天晚上,在黑暗中,她却觉得无所畏惧——她惊奇而平静地发现了这一点。

《无声告白》(P269)

这多么像自杀的前奏,对一切已毫无畏惧感,即使身处平时最怕的地方。

在刚过去的这个下午,她被杰克拒绝了,因为他不喜欢她,他喜欢的人是内斯,她唯一信赖和倚靠的哥哥。杰克的问句击中了她:“至少我不用别人来告诉我,我想要什么。至少我知道我是谁,我想要什么。你呢,李小姐?你想要什么?”

虽然她并不确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她非常确定地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五岁那年,在妈妈出走归来之后,她的全部生活就变成了妈妈的梦想。妈妈眼里只有她,内斯无法承受母亲的厚此薄彼以至于心生恶念,和妹妹坐在湖边时下意识地把她推进了水里。那一刻,莉迪亚感觉到的不是恐惧,居然是解脱。

当他的手拍在她肩膀上的时候,当水面在她头顶闭合的时候,莉迪亚感到极大的解脱,她在呛咳中满足地叹息着,从容地挣扎着,她迫切地体会到,自己和内斯的感受是一致的,那些倾斜挤压在她身上的东西,她也不想要,它们太沉重了。

《无声告白》(P150)

杰克是对的。她一直活在恐惧之中,她不知道除了恐惧还能做什么——她害怕有一天母亲会再次消失,她父亲会因此崩溃,全家再次瓦解。从那年夏天母亲离家出走开始,他们家就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全家人仿佛身处一座悬崖之上,摇摇欲坠。此前,她根本不会意识到幸福是多么的脆弱,不知道只要你不小心,就能轻而易举地推倒幸福,让它粉身碎骨。此后,她母亲的所有心愿都变成她的承诺。只要她能留下。她一直是如此的恐惧。

……

从那个夏天开始,她就非常恐惧——害怕失去她的母亲和她的父亲。不久,她最大的恐惧出现了:失去内斯。他是唯一理解他们家那种奇怪而脆弱的平衡的人。他完全清楚发生过什么。他总是托着她,不让她沉下去。

很久以前的那天,就是坐在这个码头上的这个位置时,她已经开始感觉到,继承父母的梦想是多么艰难,如此被爱是多么令人窒息。发觉内斯把手放在她肩上的那一刻,她几乎是心怀感激地落到了水里,让自己沉下去。当她的头完全没入水下,水就像手掌掴着她的脸。她想尖叫,但冰冷的感觉涌进她的喉咙,让她窒息。她伸展脚趾寻找陆地,根本没有陆地。她的手中空无一物,只有潮湿和冰冷。

然后是温暖。内斯的手指,内斯的手,内斯的胳膊,内斯揪住她的脊背。她的头钻出湖面,头发上的水流进她的眼睛,激起刺痛。踢水,内斯告诉她。他把她托起来,他双手的力量和沉稳令她惊讶,她觉得全身恢复了暖意。他的手指抓着她,那一刻,她不再害怕了。

踢水。我抓住你了。踢。

从那以后,就总是这样,只要她伸出手说,别让我沉下去,他就握住她的手,不让她下沉。就是那一刻,莉迪亚想,从那里开始,一切都错了。

《无声告白》(P270-271)

因为内斯要走了,离开她去上大学,从此,她再也没有依靠了。从五岁到十六岁,她已经够坚强了,如果她坚持不下去,终于要告别,应该也没有人会怪她了。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结局吧。

还不算太晚。莉迪亚在码头上许下新的承诺,这一次,是对她自己许的。她将重新开始。她会告诉她的母亲,够了。就算她物理不及格,就算她永远当不成医生,那也没关系。她还会告诉母亲,还不算太晚。一切都不晚。她要把项链和书还给父亲,她再也不会把只有拨号音的听筒扣在耳朵上,她再也不会假装成另一个人了。从现在开始,她要做她想做的事情。双脚悬空的莉迪亚——她一直都被别人的梦想深深吸引——突然发现了宇宙中华丽闪耀的各种可能性,她决心改变一切。她要对杰克说对不起,告诉他,她永远不会讲出他的秘密。既然他能如此勇敢,清楚地明白自己是谁、想要什么,那么,也许她也能。她会告诉他,她理解他。

她要对内斯说,他走了也没关系,她会没事的,他不必再为她负责,也无需担心。然后,她就让他走。

许下最后一个承诺的时候,莉迪亚明白了她要怎么做,如何重新开始,从头开始,这样,她就再也不用害怕孤独了。为了封存和实现她的承诺,她一定要这样做。她轻轻地下到小船里,松开缆绳。当她推了码头一把的时候,本以为自己会恐慌,然而,恐慌并没有来。她笨拙地划着水,朝远处漂去——直到湖边的灯柱变成小点,再也无法玷污她四周的黑暗——她感到异乎寻常的平静和自信。头顶的月亮圆得像硬币一样完美,轮廓分明。湖面风平浪静,她几乎感觉不到小船的轻微摇晃。仰望夜空,她觉得自己仿佛在太空飘浮,毫无羁绊,一切皆有可能。

远处,码头上的灯犹如闪烁的孤星,如果眯起眼睛细看,还能分辨出码头本身昏暗的轮廓和沉沉夜幕下暗淡的木板。

如果能再靠近一点,她想,就能完全看清楚。几代人的光脚把木板磨得十分光滑,支撑它们的木桩刚刚露出水面。她小心翼翼地站起来,展开双臂,小船开始摇晃。码头并不远。她能做到,她很肯定。只需要踢水,她就能一路游向码头,攀上那些木板,离开水面。明天早晨,她要问问内斯哈佛的事情,那里是什么样的,她要让他讲讲他遇到的人,上过些什么课。她要告诉他,他会在哈佛度过美好的时光。

她低头看着湖水,黑暗中仿佛空无一物,只有黑幽幽的颜色,一片巨大的虚无在她脚下铺展开来。没关系的,她告诉自己,然后,她就跨出小船,走进水中。

《无声告白》(P271-273)

我们常常能猜中开头,却猜不中结局。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觉得莉迪亚是自杀,还是意外落水?
 

Angela

教育从业者/杂事爱好者/寻常人生记录者

WeChat: Angela_afternoontea

E-mail: Angela_tea@163.com


    关注 安吉拉下午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