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贵如油,品物得雨生

 

又是一年春轮回,身体还好吗?...



品物生

                       谷雨

Grain Rain

谷雨养生调心情,谨防旧病再发萌,
开窗通风花粉飞,春捂养阳防温疫,
宜甜少酸忌冷腻,调达肝气防郁痹。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谷雨养生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我们在调摄养生中不可脱离自然环境变化的轨迹,通过人体内部的调节使内环境(体内生理变化)与外环境(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正常生理功能。

谷雨节气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

就肋骨神经痛而言,多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中医将其称为“胁痛”;《灵枢。五邪》上说:“邪在肝,则两胁痛”;《素问 藏气法时论》又说:“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从病因机上讲,肝位于胁部,其脉分布于两胁,故肝脏受病,往往出现胁痛的症状。且肝为风木之脏,其性喜调达,恶抑郁,如遇情志郁结,肝气失于疏泄,脉络受阻,经气运行不畅,均可发为胁痛。若肝气郁结日久,气滞产生血瘀,也可导致血瘀胁痛。

不论何种病因,其根本都与肝气不舒有关,因此在治疗上都离不开疏肝行气,活血通络的原则,因此谷雨节气应注意肝脏调护,平素应该保持心情舒畅,气机郁滞者可做扩胸保健运动以疏散气机。饮食注意均衡,忌过食辛辣及肥甘油腻,注意锻炼身体。


养生建议

多饮水

初春寒冷干燥易缺水,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还有利于消化吸收和排除废物,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少饮酒

初春时节,寒气较盛,少量饮酒有利于通经、活血、化淤和肝脏阳气之升发。但不能贪杯过量,因为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多饮必伤肝。

饮食平衡

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不暴饮暴食或饥饱不匀。

心情舒畅

由于肝喜疏恶郁,故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成疾。首先要学会制怒,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调。

适量运动

在春季开展适合时令的户外活动,如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极拳等,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强身健体,又可怡情养肝,达到护肝保健的目的。

服饰宽松

宽松衣带,披散头发,形体得以舒展,气血不致淤积。肝气血顺畅,身体必然强健。

少吃酸味食物

食酸过多容易引起生发功能不好,特别是对肝火旺的人不好,任何饮食都要讲究对症、适量。


养生汤方


川贝梨水

川贝母10克捣碎成末,梨2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去肝火,对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两胁胀痛有效。

绿豆汤或绿豆粥

绿豆性寒味甘,能清凉解毒,清热解烦,对脾气暴躁、心烦意乱者最为适宜。

菊花粥

秋季霜降前,将菊花采摘去蒂,烘干或蒸后晒干,或阴干,然后磨粉备用。先以粳米100ml,加水如常法煮粥,待粥将成时,调入菊花末10~15g,稍煮一、二沸即可。

蜜糖红茶

红茶叶5克,放保温杯内,以沸水冲泡,加盖焖片刻;调适量蜂蜜、红糖。每日饭前各饮 1次,能温中养胃。此茶适用于春天肝气偏旺,脾胃功能不佳。

猪肝绿豆粥

原料:

新鲜猪肝100克、绿豆60克、大米100克,大葱3克、料酒5克、香油4克,食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1、将猪肝洗净,切成薄片,放入碗内,加入料酒、葱末、盐拌腌;

2、绿豆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3小时,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各自捞出,沥干水分;

3、锅中加入约1500毫升冷水,加入绿豆,用旺火煮沸后,加入粳米,搅拌几下,再改用小火熬煮,粥将成时加入猪肝片,用旺火煮两三沸,以盐、味精调味,淋上香油,即可盛起食用。

功效:

此粥补肝养血、美容润肤、清热明目,可使人容光焕发,特别适合那些面色蜡黄、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的体弱者。


中医小科普


胁痛:“胁”发xie二声,指:从腋下到肋骨尽处的部分;

灵枢:《灵枢经》,又称《灵枢》、《针经》、《九针》,汉族传统医学重要著作之一,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奠基之作。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东周战国时期。共九卷,八十一篇,与《素问》九卷合称《黄帝内经》,在针灸学上有着绝对权威。

五邪:五脏病邪的合称。出自《灵枢·五邪》。

血淤:是指中医辨证中的一种证型。血淤即血液运行不畅,有瘀血。血淤证可见于很多种疾病。一般而论, 凡离开经脉之血不能及时消散和瘀滞于某一处,或血流不畅,运行受阻,郁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都叫血瘀。

《藏气法时论》:是《黄帝内经·素问》的第二十二篇文章。藏气法时即五脏之气,象法于四时。本篇通过系统地论述五脏病的症状、变化、宜忌、预后、治疗、调养,指出脏气、四时与五行生治承制的规律是一致的,因此篇名“藏气法时论”。






品物言几

云行雨施


    关注 品物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