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使”周云老师带你领悟《细说故宫》

 

且听故宫未故事。...



读一本好书,如品一杯茗茶,

馨香环绕,久久不忘。

每一本书,都如同一个崭新的世界,

令人神往,令人欲罢不能。

在上周四,由我校金声志愿项目举办读书交流活动,在历史组周云老师带领下,使得同学们走进了一片片金琉璃瓦,一盏盏长信宫灯所蕴含的故事中,体味书中的奥秘。让我们一起‘细说故宫,聆听过往’吧!

“文献与实物相结合”

这本书的第一个优点,就与作者有关系。由于这本书的作者是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对明清宫史比较了解。这一点在他的这部作品中也确实体现了出来,他很多的细节都写到了,很全面。咱们的历史研究,老师上课也和大家交流过,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历史文献资料太多,实物考古资料太少。而文献大家也知道,造假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所以单凭文献来研究历史的话,可能有些局限,要两者结合起来方为上策。

就如同老师以前给大家介绍的王国维二重证据法,地上的文献资料,与地下的考古资料结合起来,相互印证的话,就比较可信了。而前面说过,这本书的作者王旻是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他在接触到故宫这些实物的同时,还掌握许多的故宫的一手资料,像明清时期的实录起居注之类的,据他自己所说,他都翻阅过,基本上实现了文献与实物的一个结合。那么他写出来的东西,就比较可信了。这便是第一个优势。
 “正史与野史相结合”

这本书后面有个附录,我们阅读时发现作者将正史的资料及笔记小说,也就是野史,还有今人的一些资料相结合。

周云老师:“我们都知道,历史研究需要资料,而正史呢,是我们非常重视的,野史,也是不能忽视的。”

其实对于某些问题,正史就不一定比野史有用。因为正是会考虑到许多如皇家形象的问题,它会有一些维护与避讳,会有一些处理。而野史则不尽然,它基本上都是别人了解到了什么,便写了什么,虽然不一定都真实,但还是有一定参考性的。而如果能既用正史资料,又用一些相关的私人著述会更好一些。他的这本书,资料无疑是很丰富的。
“语言文字通俗易懂”

第三个就是它的语言文字方面,读过的人都会发现,它比一些历史书要好读,语言通俗易懂,是一本比较标准的通俗读物。休闲的同时,又可以了解知识。
周云老师:“凡事有利也有弊。说完优点,便要开始讨论一下这本书的不足了。”

“无注释,不严谨”

第一个,之前说过,这本书号称是参考了大量研究资料,这从后面附录中的大量资料就可见一斑。

但这本书,也有可能是因为它是一本通俗作品的原因,它没有任何注释。

周云老师:“ 就比如说那里面的一些对话,作者怎么知道的,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所以由此看来,它并不严谨。所以以后我们判断一本书严不严谨

就可以根据它有没有注释来判断。”
“少配图,乱方位”第二个,也是它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配图。

如果不了解故宫的人读了这本书,就有可能会搞不清方位,没有地图, 不知道他说的那些建筑都是怎么排列的。这是一大问题。
“使用说明”

可以用故宫平面图辅助,立体把握。

在故宫做志愿时,也可以参考这里的内容。

文科同学可以与课内联系,详细研究下故宫的布局与君主立宪限制联系等等。

在这本书中,故宫不仅仅令大家感慨皇帝居住的紫禁城红墙多么高耸,门禁多么森严,入眼满是一片金碧辉煌。更令同学们深思其中的建筑布局与内涵,历史意义与价值。

撰稿|梅凌寒

编辑|苏琪

摄影|宋佳


    关注 北师大二附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