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风的年代(一)~黄宏墨之"岁月如歌"(ch.11)

 

by 黄宏墨x0a(本文选自2014年《岁月如歌》散文集)...



十四岁那年,班上来了一位年级比你大两、三岁的印尼华侨,混熟后,突然有一天心血来潮相约借了两辆自行车从老家沿着Kolam Ayer、Sim Avenue、Loyang Avenue一口气踏到樟宜海边。抵达后,游泳、抓鱼、玩闹直到傍晚时分再沿着来时路踏回。来回多少公里没去计算,只记得第二天两腿酸痛,行走艰难。

那可说是你人生中,第一次所谓的长途自由行吧。新奇、兴奋、还有一种已经长大了的骄傲感开始滋长,从此乐此不疲!

17岁考到驾照后迷上电单车,也迷上了随着而来的快速奔驰快感。先是125CC油缸的小马力路车,参与了飙车后,引擎马力是越换越大。从250CC、350CC、550CC一直玩到650CC。速度之快、压弯(Cut Corner)之险,皆是当年最迷恋的玩意。

也许有人会认为马力越大越占优势,其实真正玩过车的人都知道,以短程来说,短小精悍的350CC才是爆发力最强的,如果起跑时懂得在每一次换档的时间上拿捏得准,加上压弯的车身幅度及技术,要领跑真的不是很大的问题。

那时候最爱玩的是在路的转弯处急速压弯。兴致来时,一群人就会在午夜过后集聚在交通岛上(那时候还有好多交通岛),看着你来回的在转角处表演压弯技术,压得最低时,甚至可以让脚踏处的铁杆碰触到地面而溅起火花(不是一般放锯片的取巧表演),煞是好看、刺激!

就像朋友们说的太久没喝姜水而引发起头风症时,你就会故意选择难度极高的转弯处来玩压弯;为的仅仅是太久没翻车,太无聊了!所以总想要找个机会、理由来让自己受受伤、疼一疼。往往车子如所料的滑倒后,双手已经经验老到的懂得及时松开,然后让身体顺势的在路面上翻几个滚,待冲势稍缓,再调整身体,俯前用双手按着地上像青蛙一样的在路面上弹跳至停止,尽管如此,有时还是会有些许的擦伤、碰伤的。如此心态、如此失去方向的行径,想来也只有曾经生活得极度苍白的人才会理解的!

那时候崇尚的是一种硬汉风范,什么事都藏在心底,连受伤都伤得好整齐,叫人无从找到缺口来安慰,叫人无法轻易的走近伤处查看究竟;宁愿让伤口慢慢风干结茧、甚至让它无怨无悔的自然衰败。渐渐的,谈得来的朋友越来越少,渐渐的也就习惯了这种被扭曲的孤单。

直路最快时速一般可达到180公里。当急速划过夜路的车子一旦停下,整个世界仿佛跌入了一种胶粘的空间,耳际只听得空气的嗡嗡和如雷般大的心脏跳跃声,在深夜寂寞的寒风里,一波又一波的穿过紧绷的神经轰响着,澎湃的血液更是不断的在年轻叛逆的骨子深处来回流窜,久久不息⋯⋯(待续)

by 黄宏墨

(本文选自2014年《岁月如歌》散文集)
                        


更多资讯请关注「大石版权TouchMP」官方微信平台



    关注 大石版权TouchMP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