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文化—抚州才子之乡

 

“远色入江湖,烟波古临川”

这里,地气殊异,山川炳灵,林奇谷秀,水绕川环,魏晋以来,特别是...


“远色入江湖,烟波古临川”


这里,地气殊异,山川炳灵,林奇谷秀,水绕川环,魏晋以来,特别是两宋以后,抚河两岸,名人辈出,文事昌盛,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誉称。

初唐四杰

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邻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

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
抚州采茶戏

采用抚州赣语说唱。旧名“三脚班”、“半班”。唱腔,大都来自江西省汉族民歌小调,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其传统的唱腔是专曲专用的曲牌体腔调,后经发展创新,已出现大量板腔体唱腔。它的词格一般为上下对偶的五字句、七字句或者十字句乐段。旋律特征为字多腔少,简洁明快,每一唱段的行腔与地方语言的音调结合甚密,似吟似诉,颇具说唱音乐之风格。总体唱腔可分为戏曲正调、戏曲杂调和民歌小调三类。
临川贡酒

临川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源远流长。临川贡酒可以上溯到北宋时期以前,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公元1075年,当时北宋宰相王安石以此酒敬献宋神宗皇帝,深得皇上喜爱,被列为皇宫贡酒而名扬天下。该酒系以优质的大米为原料,采用传统的酿酒工艺,结合现代酿酒技术,经过精心勾兑而成。相传,当年王安石就是饮下此酒而写下了“春风有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千古名句。
东源古村

东源村元代早期开基,村落历史较长。尊曾子为祖先,是金溪名门望族村落中的代表之一。东源曾家村至今保存有一条600多米的进村古道、村围墙及完善的排水系统;3口古井历经上千年沧桑,至今完好如初,古村现有人口1100余人,220户,绝大部分均为曾姓,是曾巩堂兄弟洪立公后裔,也是人们尊为“宗圣”的曾子(曾参)的一支嫡传后裔。东源建村千余年来,人才辈出,人文气息浓厚,近现代先后出了18个教授,故有教授村之称。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衍一文化传媒”公众号



    关注 衍一文化传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