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皇帝斗书法,看谁赢?

 

把历史定格在宋朝,你会发现,有这么五位皇帝都在书法上有很高的造诣。NO5、宋理宗赵昀宋理宗(1205年出生,...







把历史定格在宋朝,你会发现,有这么五位皇帝都在书法上有很高的造诣。

NO5、宋理宗赵昀
宋理宗(1205年出生,1264年逝世于临安),原名赵与莒,1222年立为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1224年立为宁宗皇子,赐名昀,是南宋的第五位皇帝,他在位时间是从1224年到1264年。


宋理宗赵昀《禅室诗团扇》


宋理宗赵昀《潮声联团扇》


宋理宗赵昀《深秋联团扇》


宋理宗赵昀《枝上诗团扇》
NO4、宋光宗赵惇
宋光宗(1147年9月30日——1200年9月17日)宋朝所有皇帝中比较昏庸的一位。他受父宋孝宗禅位而登基做皇帝以后,已经43岁。宋光宗体弱多病,又没有安邦治国之才,而且光宗听取奸臣谗言,罢免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又由当时著名的妒妇,心狠手辣的李皇后来执政,奸佞当道,朝政从宋孝宗时的清明转向腐败,宋光宗自己却不思朝政,沉湎于酒色之中。


宋光宗赵惇 《五言联团扇》
NO3、孝宗赵昚


孝宗赵昚,原名伯琮,为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宋代自真宗开始,皇位一直在太宗一系传承,到高宗时,由于独子赵旉夭亡,大臣们建议从太祖的后代里选立继承人。绍兴二年,6岁的赵伯琮幸运地被高宗选中,育于宫中,36岁时被立为太子,改名为昚,同年登基。从此,宋朝皇位又回到了太祖一系。

宋孝宗书法学宋高宗,《书史会要》称“孝宗书有家庭法度”。赵昚也自称,“无他嗜好,或得暇,惟读书写字为娱”(见《书林纪事》)。《兰亭考》录高宗语,曰“先写正书,次行,次草。、赐汝,各先写五百本,然后写草书”,不过,这里的《兰亭》、《乐毅论》是宋高宗的临本,其结果是宋孝宗完全学宋高宗的字,几可乱真。而赵构的小草是学孙过庭的,少了自然活泼,多了拘束刻板。宋孝宗小草则一如其父,笔法越加单调。


宋孝宗赵昚《池上诗团扇》


宋孝宗赵昚《渔父诗团扇》
NO2、宋高宗赵构
赵构政治上昏庸无能,然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入神韵,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称:“高宗善真、行、草书,天纵其能,无不造妙。”其书法影响和左右了南末书坛,后人多效法其书迹。


赵构《赐岳飞批剳卷》
赵构即位初年,起用一些抗战派将领,特别对岳飞,他又爱又敬,不要说下的诏书,仅亲笔写给岳飞的信,就够印一本厚厚的书。以上《赐岳飞批札》是赵构给岳飞亲笔信一部分,后署“付岳飞”3字,上钤御前之宝,下有高宗御押二印。字体介于行楷之间,气韵清和,显示作者深厚的书法功力。


赵构《杜甫七言律诗帖》
此幅墨迹是宋高宗以楷书书写杜甫的七言律诗(即事),又名「暮春三月诗帖」。此一诗帖以中锋书写,通幅看来章法疏朗,字体匀称、圆润,墨色统一,令人看来赏心悦目。杜甫这首七律的意境如画,高宗笔墨洗链,二者可说是相得益彰。诗后原来还有元代赵孟頫为此诗作的图,可惜已被人裁去。
NO1、宋徽宗赵佶
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草书千字文师法怀素,笔翰飞舞,气势宏大,一气呵成。


赵佶《草书纨扇》
释文:“掠水燕翎寒自转,堕泥花片湿相重”。

赵佶草书纨扇,是一件非常罕见的团扇书法作品。这件作品线条细瘦刚劲,同其“瘦金体”楷书一脉相承,但比其用笔更为爽快、洒脱,笔势圆转流畅,打破了楷书那种匀称整齐的单字排列组合方式,从而越发显得活泼。


赵佶《闰中秋月诗帖》
这件《闰中秋月诗帖》为“瘦金体 ”的典型作品之一,“瘦金”即有 “瘦筋”的含意。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用笔劲健挺拔又不失妩媚,加之紧密而婀娜的结体,不但衬托出诗句本身的意境,也让人体会到浓艳而优雅的气氛。笔画带过之处,如游丝行空,缠绵飘逸,是“瘦金书”中偏于柔美的风格,在宋徽宗的书法作品中,堪称代表。 此册页曾经清宋荧、乾隆内府、嘉庆内府等收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

官方微信名称:书法网(ID:shufacom)

艺术推介:13396406612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精品春联宣纸、毛笔、宣纸、手串欢迎您。


    关注 书法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