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大赛后,围棋老师写的感想,句句掷地有声!

 

李源老师的感悟尊敬的家长们好! 李源围棋教室参加元旦的省定级定段赛学生们晋级的名单己公布,但我要说x26quot;不忘初心...



李源老师的感悟


尊敬的家长们好!
李源围棋教室参加元旦的省定级定段赛学生们晋级的名单己公布,但我要说"不忘初心“,琴棋书画是扎根教育,孩子通过学习琴棋书画来提高综合素质,达到修身养性、悟道养德、启智明理的目地。有一个能陪伴一生的爱好会让孩子的未来充满情趣和快乐!






平常心

所以我希望家长们能冷静地以平常心看待比赛的结果,胜亦欢喜、败亦无恼,只要孩子在学习过程能沉淀一些有益于孩子成长的营养,如果真能如此是不是可以无憾了呢?毕竞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何必强求。
比赛的成绩只是学棋的副产品,就如同读书不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吸收知识和智慧并学以至用一样。身为老师身处在当今教育理念的洪流之中时常感到身不由己,确实,比赛的成绩是衡量老师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标准。学生智商和情商有高有低,自身具备的学习素质不一样,学习兴趣、恒心和耐力、学习强度、听讲质量、训练量和下棋量、上课的数量和连续性等差别很大;还有最重要的家长和老师从不间断的帮助、鼓励、赞扬、认同、理解和包容等等方面的细节,都会关系到孩子的学习效果。

不管每个孩子自身情况如何,但老师和家长要做好自己的角色,坚定地告诉孩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以登山不问高的心态,鼓励孩子每天脚踏实地做好每天该做的事,成就是时间堆积起来的,以求道之心去学,学艺并修心,收获自会不请自来,抱着功利之心去求未必求得到,既使得到了,也未必是我们想要的那一种意境,可能反倒长养了孩子的傲慢之心,与道相去甚远。
学生参加比赛,以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围棋培训普遍效果的了解,一般的学生,一周一次课大概只能定位于兴趣培养,因为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很难走远、一周两次课就有了冲段的基础、一周三次课并且很勒奋,打上5段的路上就不会有很多障碍,所以不要去比比赛的结果,因为别人的付出你是看不到的;也不要去比速度,也许别人是"马“而你是"骆驼",你的强项也许是耐力。我一直强调要厚积薄发、水到渠成,不要把比赛的结果当作成学棋的目地,而患得患失。孩子比赛晋级或跳级之后,下次比赛对手的实力远远高于本次比赛的对手,所以在参加下次比赛之前,一定需要有充分提高自身的棋力过程。不要越级打段,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欲速则不达,该来的总会来,我见过很多学生N次越级冲段未果,自信心和兴趣都打没了,冲段就成了难以跨越的瓶颈。 对于己经定段的学生,如果把升段当做升级一样看待就错了,段位赛中的每位选手都不弱,并且每个组别基本都有一些成年人参赛。所以在保障基本条件的情况下,如果你能平均一年升一段,那你就是段位选手中的佼佼者,如果你跳段或连续升段了,那你就透支了,欠时间的债还是要还,除非你特别勤奋或者是天分出众。定段之后进入修业的阶段,对手的实力和升段比例的变化,增加了升段的难度,训练量和上课的量都需适量增加,但真实的情况是入段之后大多数学生都选择逐步减课减量,家长们在应试教育体制之下的决定,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投入的时间少了,进步也就慢了,期望也需要理性地调低。
身为老师,如门下学生比赛未晋级,家长的期望、学生的失落,都会使我的内心深深自责,从而不断反省自身的不足,同时深感自己在不觉中,被比赛的车轮所绑架,总想尽力找到一条尽快让学生快速进步的捷径,其实那有什么捷经,除了"老实"加"勤奋"还是只有"老实"加"勤奋","投机取巧“用不了多久就会在时间的面前原形毕露,我以往打上5段学生的家长在学棋之初就强掉说,"老师,不急着往上升,基础重要,方方面面的基本功一定要劳固。"最终她们走到了定段赛的终点,所以请有志于攀登高峰的家长和孩子们收起浮燥的心,把目光收回,把它定在您的脚下,琴棋书画您选择哪一项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样你才能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风景,品味到艺术的味道,并成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人。



李源围棋教室走到今天,特别感恩信任、支持和理解我们的家长们!我们时时诚惶诚恐,唯恐未能尽职尽责。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会的希望、国家的末来,我们的目标是尽力去成就每一个孩子的智与德。我们深知自己的不足,但是有无数双眼晴在看着我们,在无声地鞭策我们去前进。


版权属于李源围棋老师原作者,如有转载、变动修改经李老师同意


    关注 智弈慧战小棋手围棋爱好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