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万户列华灯,浓浓年味漫渝中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渝中文明网制作“走亲访友晒文明”专题,倡导老百姓在拜年、出游过程中,与文明常在。

朝天门街道二府衙社区邀请困难群体、残障人士、特殊群体等,开展特色新春文艺演出暨游园活动,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合唱《相亲相爱一家人》为居民送上新年祝福。舞蹈、散文诗、三句半等文艺表演后,还开展了游园活动,以增添节日的欢乐氛围。
大溪沟街道人和街社区慰问辖区老干部、空巢老人、残障人士、进城务工人员、失独家庭人员等,并在“人和暖春”新年音乐会中,演绎《北京喜讯传边塞》、《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我的祖国》等耳熟能详的歌曲,带给大家视听盛宴。
大圣鸣金辞旧岁,雄鸡唱晓贺新春。石油路街道在马家堡小学操场隆重举行石油路地区“一家亲 一个梦” 迎新春送温暖慰问暨游园活动。活动主办方为大家安排了众多游园项目,精心设置了夹珠子、转转盘、掷筷子、投彩环、猜字谜等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小游戏,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玩得不亦乐乎。

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桃符传说
桃符传说
关于桃符,人们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两侧,以驱鬼祛邪,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随着时代的变化,桃符本身也在变化,以后人们又将两个神仙的名字写在桃符上,代替画像,再后来,又发展到“题桃符”,即将字数相等、结构对称、意思相应的短诗题写在桃符上,这就是春联的前身。



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渝中文明网邀请市民就春节期间的不文明现象展开讨论,一起来看看大家都说了啥?



市民唐丹



孝老爱亲过新年,保持优良传统。利用春节假期回家看看,陪伴父母、探望师长、看望亲友,谈话聊天时不玩手机,多与老人唠家常,主动承担家务活,让老人们过一个身心愉悦的新春佳节。

市民李小男

文明旅游过新年,引领生活时尚。时刻不忘保护环境,节制燃放烟花爆竹,践行低碳生活理念,注意节电、节油、节气,鼓励低碳文明出行、倡导文明旅游。






市民肖明仕




移风易俗过新年,破除陈规陋习。要摒弃大吃大喝、搞攀比、讲排场、比阔气的奢侈风气,多以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字谜灯会、养生健身讲座、读书征文、游园踏春等积极健康的活动来丰富节日生活,过一个健康年。

市民蔡荣

和谐互助过春节,弘扬道德风尚。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不乱扔垃圾,不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文明礼让,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向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困难家庭、留守儿童等“送温暖、献爱心”。






    关注 文明渝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