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阳光,我与孩子们同行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浦南幼儿园 祝晓隽

教育格言:在乎寻常时刻,珍惜与孩子们相处的分分秒秒;关注未来发展,努力点亮每个孩子心中的世界。

——每一天都是崭新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就像人生一直在奔跑。只要迎着阳光,迎着心中的目标,你就可以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做一个快乐向前的人,做一个明媚阳光的人。

这是97年我踏入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在笔记本的首页上记下的一段话。当年,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中专生,我很幸运的进入了浦南幼儿园。当时的浦南幼儿园已经是一所在全国早期阅读教育研究上卓有成绩的幼儿园,选择教师也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那一年和我一起进入的新教师们全都是大专以上的学历,与同伴相比,我清楚地意识到:我必须加倍的努力,用刻苦用心来弥补个人存在的不足。带着这样的决心,我走向孩子们,充满激情的投入了我的工作。

一转眼,18年过去了,我很庆幸当初选择了幼教,很庆幸这些年来能始终和孩子们在一起。陪伴他们成长的经历,也是我不断完善自己的经历,是孩子们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是他们让我明白了:做一名老师是多么多么幸福的事!



感悟一:读懂孩子,才能成为孩子们喜欢的老师

记得有一年我带着我的小班孩子们开展《蛋宝宝》的主题活动,一天,一个孩子突然对我说:祝老师,蛋是可以孵出小鸡小鸭的,你能和我们一起来孵蛋吗。我当即答应了。于是第二天全班孩子每个人都带来了一个蛋,我们一同帮着蛋宝宝建造了可爱的家园,用各种不同形状的纸盒塞进碎布棉花和树叶,搭出了一个个温暖的窝。孵蛋行动正式开始。每天午餐后,孩子们都会自发捧着自己的蛋宝宝到花园里晒太阳,他们会把蛋宝宝藏在口袋里,塞在咯吱窝下,甚至放在自己的小屁股底下,学着鸡妈妈的样子守护着这些蛋。一段日子过去了,尽管蛋没有任何变化,孩子们却依然坚持努力着。时间长了,一些蛋还发出了异味,可孩子们却不舍得丢弃,小心翼翼地给这些蛋宝宝洗澡,抹香香,他们始终相信这些蛋有一天是会孵出生命的。面对着幼小孩子的这份执着,当时作为新老师的我,真的天天被感动着。我不忍心打碎他们的梦,但也不知如何收场。直到有一天,一个孩子飞奔向我,大声的喊着:“老师,我的蛋孵出来了!你快看,我的蛋孵出来了”我被震惊了,难道是奇迹发生了吗?我惊讶地向他望去,我看到了那双胖乎乎的小手里捧着一个蛋,还有一个用雪花片积木搭出的小鸭子,我明白了!再望向孩子那双闪烁着希望的眼睛,我的眼泪激动的夺眶而出。接下来的几天里,孩子们迷上了搭积木。他们互相学习,还主动请我帮忙。于是,这些蛋便陆续孵出了小鸡小鸭小乌龟,奇迹在班里一个接一个的出现,而我也一次又一次被孩子们感动。

多美好的世界啊!是孩子们让我看到坚持的力量,是他们让我坚信:有爱就有希望!人生没有浪费的经历。

于是,在之后的日子里,我尽可能去读懂孩子们的需要,带着他们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我们不再把学习局限于班级小小的空间里,更多的时候,我会带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走向人群。踏雨、卖报、数高楼,每一个活动都源于对孩子们的细致观察与解读,孩子们开始变得越来越喜欢我,喜欢和我在一起享受生活,探索世界。

我想:教师的智慧不仅仅来源于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向孩子学习,唯有沉下心来观察孩子,我们才能逐渐成为懂孩子的合格教师。

 感悟二:勤于反思,才能成为有发展的老师

“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在不断反思中成长起来了,如果每个老师都愿意每天用十分钟来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那么十年,或许只需要更短的时间,这些老师都将成为非常优秀的老师。”

这是华师大姜勇老师对我们新区名师基地学员们反复说的一句话,五年前,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开始了个人每天十分钟的反思训练,为了更好的完成自己教育行为的记录,我积极运用了一些现代化记录工具,设计了符合自己特点的简单记录量表,开始了自我完善的旅程。这儿我来介绍我的三件法宝:

第一件法宝、一个随时藏在口袋里的MP3

还记得我工作的第一年,我的带教老师送了我一个MP3。当时,我觉得挺纳闷,为何要给我一个巴掌大的小录音机做礼物呢?老师的回答非常简单,却字字刻在了我的心里。她说:有了这个MP3,你才能真正了解你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虽然,当时我没能完全理解老师的一片用心,但是从那天起,我的口袋里就总揣着这个MP3。

只要踏进教室,我便会随手打开MP3的录音按钮,让它记录下我整整半天与孩子们的所有对话。有了它,每天下班回家的路上,我便会及时重温当天和孩子们一同度过的时光,在倾听自己与孩子们的对话时,我渐渐了解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那个“我”。情不自禁冒出的口头禅;喋喋不休的自问自答;意料之外的精彩回应……所有的一切被如实的记录了下来,而我也因此积累了大量回应的案例,为之后师幼互动能力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件法宝、一张每天都会及时完成的记录表

工作几年后,有一次我收到了一个家长的一条短信。她在留言中对我说:祝老师,我很想知道,你是否能在每个半天里做到和每个孩子有哪怕一次的对话。我的孩子很内向,我最担心的就是你们忘了她的存在。读着这段话,当晚我不知为何辗转难眠,突然意识到:师幼互动中,最为重要的并非是巧妙的应对,而是“一个也不能少”。只有做到了全面关注,才能更好的在有限的集体交流时间里,支持每个孩子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才是真正优质的互动。

经过一夜的思考,第二天,我想出了一个非常简单却也十分苛刻的自我训练方法。我设计了一张简单的记录表,表上我写下了全班孩子的名字,每天带完半日活动,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这张表,对照着那一个个名字,回想是否在过去的半天里与班里每个孩子发生过直接的互动。如果有,是几次?如果没有,就在这个名字边上画一个红色的圈。之后,我会立刻去找到这些孩子,及时和他们说上几句话。不仅如此,我还会在第二天带班前,取出这张记录纸,看看昨天与每个孩子的互动情况,将那些得到机会较少的孩子牢牢记在心里,在活动中,主动邀请他们回答。就这样,通过整整一年时间的坚持练习,我发现:自己的观察变得更全面了,真正做到了“一个也不会少”。至今,我仍为曾经如此严格要求过自己而骄傲,它让我的师幼互动能力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件法宝、一本记得密密麻麻的便条本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我们主动用笔记录下一些事情的时候,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提高,口头语转变为书面语,教师最初的反思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实现。而之后,当我们再次翻看曾经的记录时,我们更会有“跳出此山看此山”的强烈感受。工作十七年了,我给自己买了不下三十本便条本。这些小小的可以藏在口袋里的本子,让我渐渐成为了一个善于倾听并愿意记录的老师。

带班时,一旦听到或看到孩子们中间出现的特殊事件,我都会立刻用笔在便条纸上记录下只字片语,有条件的话再用相机拍下一组照片,一天活动结束后,我会及时将这些记录整理到电脑相关的文件夹里。积累了一个月后,我会抽出时间将这些记录再次归类。在这样每天半小时的梳理中,我收获很多很多思考。慢慢的,我不再害怕月底交资料了,有故事的我反而开始渴望用手中的笔记下一段段属于我和孩子们的精彩。

不断的观察记录,让我牢牢记住了很多师幼互动中的典型案例,而大量的典型案例,又使得我的默会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渐渐的,我发现在与孩子们对话时,我总能迅速找到头脑中类似的情景记录,从而联想到各种相关的应对方法。互动的方式也就变得越来越多样,越来越适宜了。

我思,故我在

在且思且行中我踏进了教育生涯的明媚春天,在不断积累中,我更加深信,教育者必须怀揣感恩之心,迎着阳光不懈努力,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做一个老师终究是幸福的,因为我们一定会在支持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发展自己,最终实现教学相长的美好愿景。
如何关注我们?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即可轻松关注。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一起来玩耍吧!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加入我们!


    关注 浦东学前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