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田兴书

 

这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封亲笔信:

元璋见弃于兄长,不下十年,地角天涯,未知云游之...



这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封亲笔信:



元璋见弃于兄长,不下十年,地角天涯,未知云游之处,何尝暂时忘也。近闻打虎留江北,为之喜不可仰。两次诏请,而执意不我肯顾,如何见罪至此。兄长独无故人之情,更不得以勉强相屈。文臣好弄笔墨,所拟词意不能尽人心中所欲言,特自作书,略表一二,愿兄长听之。昔者龙风之僭,兄长劝我自为计。又复辛苦跋涉,参谋行军,一旦金陵下,告遇春曰;“大业已定,天下有主,从此浪游四方,安享太平之福,不复再来多事矣!”我故以为戏言,不意真绝迹也。皇天厌乱,使我灭南盗,驱北贼。无德无才,岂敢妄自尊大?天下遽推之。陈友谅有知,徒为所笑耳!三年在此,访求山林贤人,日不暇给。兄长移家南来,离京甚近,非但避我,且又拒我。昨由去使传言,令人闻之汗下。虽然人之相知,莫如兄弟。我二人者,不同父母,甚于手足。昔之忧患,与今之安乐,所处各当其时,而平生交谊,不为时势变也。世未有兄因弟贵,惟是闭门逾垣,以为得计者也。皇帝自是皇帝,元璋自是元璋。元璋不过偶然做皇帝,并非一做皇帝,便改头换面,不是元璋也。本来我有兄弟,并非做皇帝,便视兄长如臣民也。愿念弟兄之情,莫问君臣之礼。至于明朝事业,兄长能助则助之。否则听其自便,只叙弟兄之情,不谈国家之事。美不美,江中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再不过江,不是脚色。



这封信是明太祖写给青年时对他有恩的一位老友——田兴。田兴长朱元璋7岁,元璋一直视为兄长。田兴是个侠士,性格与众不同。当朱元璋病难途中,他亲自为之治汤药,备衣履,济急扶危,倾囊不惜,并不因朱元璋穷困,就以白眼相待,反而与他结义为兄弟。当朱元璋投奔郭子兴部下,受到重用,掌握兵权,东伐西讨,南征北战,立志图谋大业时,田兴经常来至军中,为朱元璋出谋献策。可是到元至正十六年丙申(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下南京时,田兴对常遇春说:“大业己定,天下有主,从此浪游四方,安享太平之福,不复再来多事矣!”就这样,田兴一去不返,不再来见朱元璋了。
元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做了皇帝。他回想了当年饥寒交迫,贫病落难,多亏田兴相救的情谊,一心要把田兴请回来,共享富贵。可是连下两次诏请,田兴避而不见。洪武三年,朱元璋从六合的田兴打虎报告上,知道了他家住六合,离京甚近,于是亲手写了诏书,派专人送往田兴,这是第三次诏请了。

原来田兴打虎是这样的,六合与来安县接壤的西北山区,地处偏僻,岗陵起伏,荒草老林,地广人稀。洪武三年,此地常有老虎出没,伤害人命,群众深以为患。一些勇士,为民除害,入山打虎,但却被虎所伤。当时田兴正贩运土货来到六合,听了老虎伤人的事,非常愤概的说:“我所经行之地,乃有虎挡道乎!”就单身进入山谷,十天捕杀了七只虎。
田兴勇除虎害,官吏问其姓名,田兴笑而不答;官吏给他赏赐,他辞而有妥。地方申报到朝庭,言其形,摹其状,讲其勇,请表彰。太祖见到六合知县的报告,大笑说:“一定是我的老友田兴啊”。于是派了与田兴熟悉的人前去查访,果是田兴。于是朱元璋下令,把田兴打虎的无名山洼,命名为“打虎洼”,并在打虎洼建立石坊,又命明初文学家宋濂在坊上题写:“大明洪武三年九月田兴打虎处”,为其树碑立传。当是时,田兴打虎之事,在来、六之间,京畿内外,传为美谈。

哎,往事越千年,什么时候才能再看见这样的风物啊!笔者在此有三赞。一赞田兴之勇,单身进入山谷,十天捕杀了七只老虎,其勇状岂是武松、李逵能比?二赞田兴之风,苟富贵,勿相忘,中国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如是。千年之下,惟此君复有严子陵之高风啊!更赞元璋之诚,“皇帝自是皇帝,元璋自是元璋。元璋不过偶然做皇帝,并非一做皇帝,便改头换面,不是元璋也。本来我有兄弟,并非做皇帝,便视兄长如臣民也。愿念弟兄之情,莫问君臣之礼。至于明朝事业,兄长能助则助之。否则听其自便,只叙弟兄之情,不谈国家之事。美不美,江中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其情之真,其意之切,当今之世,能有此气度之人乎?

特摘录下来,以表彰无人知晓的田兴君,和无人不晓的洪武帝。


    关注 韶光规划工作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田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