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想止住颓势,首先需要理清产品属性

 

2016年,可穿戴设备渐渐走入一个下滑阶段,与其说它的冬天到了,不如说它还在摸索阶段。...



去年,CES展会特地为可穿戴设备开辟了一块独立的展馆,到了今年,这项“特权”被取消了,原因嘛,相信大家心里是门儿清。

据IDC发布的报告显示,在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市场依旧疲软,整体销量为2300万只,仅仅保持了3.1%的微弱增长,出货量则为270万,较去年同期的560万下降了51.6%。与此同时,Fitbit先后收购智能手表公司Pebble和Vector,微软、Moto 360相继宣布退出智能手环市场……一个个消息砸下来,只见智能穿戴市场的天空一片灰蒙蒙,令人感到茫然无措。


市场疲软?真正的市场仍在摸索阶段



2013年,谷歌推出智能眼镜,令人眼前一亮,随后,一些可穿戴设备也渐渐的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到了2014年,苹果Apple Watch的推出成为了引爆智能穿戴市场的那一根导火索,一时间,智能手表、手环、眼镜、项圈等五花八门的产品纷纷亮相,可穿戴设备开始悄然走红。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3年可穿戴设备的全球出货量是970万部,2014年为2890万部,2015年达到了7810万部,目前2016年前三季的出货量只有4490万部,距离前年的市场还差个3320万部。此前在2016年年初,IDC发布的报告里面称,预计2016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较之2015年将增长38.2%,至1.10亿部,然而,面对2016年的市场疲软,预计IDC这次要实力“打脸”了。

当前,在火热过后,可穿戴设备的续航差、功能单一、无法满足需求等问题渐渐开始凸显,由此一来,“鸡肋”成了可穿戴设备的一个显著代名词,尤其是▲ 2016年人工智能产业梳理:一朝引爆,稳步前进(上篇)

▲ 2016年人工智能产业梳理:一朝引爆,稳步前进(中篇)

▲ 2016年人工智能产业梳理:一朝引爆,稳步前进(下篇)
▲ 百花齐放,繁荣和瓶颈同在,2016年VR AR产业梳理
▲ 2016无人机行业:人工智能再加码,轻巧便捷成主打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第一产业媒体
提供最有价值的行业观察


    关注 镁客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