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可视化:新闻业的惊喜or炸弹?

 

传媒大街独家专访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媒介融合系实战型多面手斯德恩教授,探讨数据可视化给新闻业带来的多方面影响。...





传媒大街独家专访密苏里大学教授
卢本·斯特恩


卢本·斯特恩(Reuben Stern)副教授,现为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未来实验室的副主任,兼任周播视频主播与制作人,长期担任媒介融合报道、媒介融合编辑和制作、以及信息图表设计等课程讲师。

曾任密苏里哥伦比亚市《哥伦比亚密苏里人报》总编辑,2009年参与推出跨平台公共事务栏目“交界点”。有多年编辑与图表设计、媒体创新管理、多媒体采编、跨媒介内容传递、受众研究与受众参与的经验。

卢本教授将围绕数据可视化,与我们探讨其给新闻业带来的多方面影响。
新闻业不死


海量的数据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对于新闻生产方式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那么您怎样看待这样的影响?

有利也有弊。但其带来更多的还是好的影响。

好的方面是人们能够通过大量的数据了解更多未知领域,并且根据数据开发一些软件。例如我们谈到过的Uber,如果没有数据,他提供不了这样的服务。

它的另外一个好处在于,大数据可以对相关的新闻服务和新闻报道做个性化的服务。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它知道读者哪些内容已经看到过、学习过了,在没有大数据的时候,它并不能知道这些。比如一份报纸,你怎样知道有多少人读过这份报纸?读过哪些内容?现在有了大数据,你就可以通过数据统计资料进行分析,有多少人看,看了多长时间。所以说,根据数据,你就能够做出准确、个性化的分析,读者看了哪些内容,他们是否爱看,从而改进内容的生产。

它的弊端有两个,其一是受众对任何一样电子产品的使用以及所做的一切电子化互动,都会留下相应的数据,而且,若想数据公司不获得这些数据是不可能的。这样一来,对于一些受众来说,他们会感到不便或是紧张。另外一个问题是数据并非一直都是完美的,也会存在数据的失真、模糊、缺失等问题。

传统媒体,例如报纸,不能像新媒体那样方便且漂亮的展示数据,这会不会给传统媒体带来冲击?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两点看法,一点是有一些数据分析可以发表在报纸上,并且事实上,在一些场合,报纸呈现出来的或许会更好一些。因为屏幕只有那么一块,你必须不断滑动,但是报纸是分页阅览,你可以纵览大量的信息,所以在一些情况下,报纸是更有利的。另一方面,报纸并不需要连接网络,你可以带它到任何地方,你不需要担心它会损坏,因为它并没有那么贵重,你可以很方便的分享给别人。

我们要考虑的是,这个媒体有哪些事情是你在另一家媒体中不能做的。让我们来看报纸行业,我们在美国发现了一个问题,对于同样的新闻,人们更愿意买一份报纸,以便能够保存,这就是报纸的一个价值:你可以永久保存。

但是在中国,传统媒体深受新媒体的冲击,许多传统媒体人纷纷转战新媒体,在美国的媒体行业这样的问题严重吗?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这样的情况在美国也同样发生着,不过在美国的传统媒体已经适应了这样的情况。像《纽约时报》,是一家1851就创立的资历很老的传统媒体公司了,但他们在处理数据方面做出的改变非常聪明,现在他们的大部分收益都来源于他们的数据网站。

谈到媒体记者转行的事情,在美国有很多人会说,“瞧,报纸行业难以生存了,我们的新闻业也将消亡了”,这种论调是不对的。

新闻业会一直存在,即使是在新媒体领域。传统媒体公司的生存发展其实比单纯新闻行业的发展更为重要,新闻行业能够赖以生存,就是因为数据新闻是唯一能够赚钱以支撑新闻业生存的方式,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确保新媒体数据公司能够做出优秀的新闻。
未来是疯狂的


您之前提到过计算机自动生成新闻的实例,虽然计算机目前还不能够胜任更复杂多变的新闻报道,但随着未来的技术发展,计算机是否会代替记者?

事实上这是每个人所担忧的事情,但这不能说是一个发展目标,我认为没有人愿意让这样的情况发生。人们可以允许计算机去做计算机做起来更好的事情,人做人能够做的事情,人可以和计算机一同工作,形成更好的新闻业。

计算机代替人类,人类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我希望不会。

你知道,在某些方面计算机比人类聪明,虽然目前人类掌控着计算机,但没有人能够确定未来会如何发展。事实上现在计算机就在某些方面超越了人类。试想一下,如果给你一份庞大的数据进行处理运算,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或许会花费你一个星期的时间,但如果我在计算机编写命令,让它进行跟你一样的运算工作,它会非常的迅速且准确,它比你聪明。

目前人们可以掌控计算机,但只是现在。

目前人类不能被代替之处在于人们能够感受到情绪,计算机不能产生感情,它不会有喜怒哀乐,这是与人类不同的。比如讲一个故事,或者是一篇新闻,你是不能够让计算机与人类对话的,因为计算机没有感情。另一方面,计算机难以实现的是,它不能检测一篇文章所表达的情绪。如果你看到了一些让你感觉难过的文字,你可以告诉我,我会从中感受到这种情绪,但计算机是不能做到这一点的。

那么,现在除了计算机编写数据新闻的实例,还有没有数据新闻领域其他的先进技术呢?

当然还有很多先进的技术。有两个非常有趣的技术,其中一个是Dataminr,他们记录所有的社交媒体的动态,用英语来讲,他们监控Twitter的一切,Twitter相当于WeChat。他们有能力监控一切Twitter上正在发生的行为,或者是WeChat的动态。所以我认为这是很有趣的事情,你可以穿梭在数据中。

此外,3D技术也正在实现,我们可以想象现在我们在面前的桌子上谈论数据,也许这里就会出现一幅3D的世界地图,我们能够任意改变它的方向及位置,以立体的画面呈现给我们。我并不知道现在有谁在开发这项技术,但这的确是有可能的,它会被实现的。

还有另一个例子,在美国有一家公司已经有了自己研制的汽车,他们已经准备在美国的街道上开他们的车了,但没有人可以买他们的汽车,这家公司就是Google。他们利用网络连接谷歌地图作为汽车导航的工具,拥有GPS系统,也有探测系统,他们的车能够自动检测到实时路况,并且知道该何时停车、何时启动,这辆车已经行驶了上千米的路程,没有出现任何事故。

这真的很酷。

是的,未来是很疯狂的。
数据可视化的中外差异


您认为中国在数据新闻和数据可视化等方面的发展与外国相比,存在哪些差距,又有哪些优势?

恩,的确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从历史上讲,2000年的时候美国率先把媒介融合、多媒体报道的方式大规模的引入新闻的实践中。在中国呢,我们需要先驱领导者和职业新闻人,每个记者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需要从根本思想上做改变,在各个方面快速直接的与先进思想接轨。

比如,我现在是一个报纸编辑,我想要到一家媒体公司工作,那就需要做一些我从未做过的事。我需要学习怎样拍摄视频、怎样拍照,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网络操作,我需要做网络片源搜集与下载,我还需要知道怎样去收集整理并分析一些数据,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在这一方面,尽管一些中国记者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但仍有另外一些记者始终顽固的不肯让自己从单一领域的记者转变成全媒体记者。

中国的一些媒体公司,比如财新、腾讯等,他们在数据处理方面做得也很好。我希望中国的媒体能够能够把数据可视化、数据新闻当做一个更加常态化的方法呈现真实的新闻事件,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做几个漂亮的样板。

数据可视化应该是简单、实用的,所以我们不要满足于单纯的美观,而是追求简洁明了的展现数据内容,能够真正地让更多人采用。在美国,数据可视化和数据新闻对于记者和媒体来说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技术了。

点击原文,查看干货:如何做好数据可视化及数据新闻。
—完—
©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自传媒大街微信公众平台

传媒大街 ID:chuanmeidajie
为传媒学子在传媒领域中解惑、探索、投石问路的公众平台
微信订阅号:chuanmeidajie
新浪微博:传媒大街


☆点击“往期精选”,查看传媒人访谈、精彩原创

☆点击“街妹叨叨”,听街妹耳边唠叨

☆点击“约吧”,了解近期活动

☆投稿&提供传媒人采访资源(40923409@qq.com)


    关注 传媒大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