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记丨在这里,煎饼果子才叫一套

 

天津卫 我耐你○by 出走的绿袜子”糖堆儿,糖堆儿......这是他们口中的“糖葫芦”。老天津卫说了,糖葫芦...



天津卫 我耐你

by 出走的绿袜子


糖堆儿,糖堆儿......这是他们口中的“糖葫芦”。


老天津卫说了,糖葫芦从来都是此地首创,没老北京什么事儿。据最正宗的天津人"教育",这座城市就是倍儿棒倍儿有趣!

从初上大学至今,天津就像第二个家一样,回了不知道多少次,我爱天津,北上的飞机我宁愿上天津乘也不去北京!为什么??因为北京堵啊!!!

战争年代,由于这里是重要的滨海城市,许多列强国家把租界定于这里,英、美、俄、德、意、澳等大量的历史建筑风格也得以在此保留下来。所以我对天津的第一影响,就是倍儿洋气!



如今完整的异国风情建筑景区大部分都在天津的和平区,夜晚的海河大桥是塞纳河畔,欧式浮雕和金色塑像,昏黄灯光下映照着桥底下流动的天津母亲河,海河。



桥对岸有着一座红色尖顶的钟楼,金色霓虹灯勾勒出塔形,那片街区就是著名的“意式风情街”了。



意式区的房屋建筑并不高,多为两道三层的独栋别墅楼,色调以白色或浅灰色为主,街区内聚集了许多意式餐厅、法国餐厅和德国啤酒餐厅,街道两旁是开放式的露天餐桌,苏格兰格子餐布桌,黑铁艺术栅栏,层层叠叠的啤酒桶,广场中央的小型灯光喷泉,凹凸不平的石板路,这里是意大利本土之外最大的意式风情建筑群,傍晚前往是最有氛围的。







除了意式街,最具异国风情的还有五道口和散落在各个角落的沿街教堂,天津真的有许多教堂,大部分作为参观,没有实质礼拜堂的作用。
天津人形容有趣常用“哏儿”(gen)这个词,这座城市不仅语言“倍儿哏”,反差的文化交融也“特儿哏”。欧式文化融入这里根深蒂固,但咱中国风儿的韵味怎么着也算得上鼻祖发源地之一。



最集中的要属“古文化街”和“南市的食品街”了。杨柳青年画、泥人张、风筝魏,这些中国最传统的手工艺老店发源于此。穿行在这中式建筑的老街道中间,感受得到浓厚的中国文化历史传承,大大小小的吆喝声,远处茶馆里的相声小品和观众的叫好声,天后宫里的钟鸣声和旺盛的香火气,这里每年春节会有盛大规模的皇会,中国的民间艺术瑰粹绝对让人每一位中国人骄傲。



天津人都特别爱天津,这是我接触下来的普遍现象,大部分天津人不愿意外流,这里的人文氛围、老传统、食物和发展速度,使得每一位本地人都绝对骄傲。

那么说起天津的食物,不仅是花样多多,名声也响当当。特别的是它们的名儿,也“倍儿哏”。“狗不理包子”的知名度就无须多讲了,今儿就来讲讲这其他小吃。



“煎饼果子”里的果子是指油条你知道吗?“耳朵眼儿炸糕”的取名不是因为形似耳朵而是旧时店铺紧挨耳朵眼胡同而得名的你知道吗?“十八街麻花”的名字也同样是因为旧时的店铺街名而来的。

“嘎巴菜”不是一种奇特的菜而是把绿豆煎饼皮撕碎了而已,你知道吗?“崩豆张”是以前宫廷里磨时消遣的零嘴你知道吗?





还有“熟梨膏”其实与梨也无关,这是每一个天津人小时候最具代表性的回忆零食。
有趣的是,梨的发音是来自于“哩”,那时候刚上热蒸汽的果馅米糕一旦熟了,小贩便大街小巷的吆喝着:“熟哩儿,熟哩儿...”
很多朋友都说我了解天津,那是因为我和所以天津人一样,热爱着这座城市!让人感到幸福快乐的城市!


谢谢阅读

对了,去天津见了所有的成年女性劝您都得叫姐姐,为什么?没那么多为什么?只是瞎叫阿姨什么的小心您被卷(骂)!
关注最哏儿的兴义君


    关注 兴义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