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轩夜读:为已之读之一

 

如果您喜欢《梅轩画舫》,就转发给您的朋友和朋友圈,或点击上面蓝色字《梅轩画舫》关注公众号。您可以长按识别或者...




如果您喜欢《梅轩画舫》,就转发给您的朋友和朋友圈,或点击上面蓝色字《梅轩画舫》关注公众号。



作者:王志毅;海豚出版社,2014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梅轩按】上午飞广西南宁。中间在武汉转机,经过四个小时的云中漫步,6点40分飞机在南宁上空盘旋降落,窗外云海滔滔,金光满眼,梅轩看完了这本164页的薄薄的又非常有趣味的小书的最后一页。

1、(考恩教授)指出所有成功的文化都带有综合的特点,只有不断与外界保持吸收、交流的状态,文化才能持久更新,而不致走向自我封闭。文化的活力源于广纳四海、博取众家之长,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以及中国的唐宋盛世,无不带有浓厚的世界主义精神。今天的西方文化当然也不例外,它的“哲学传统 继承自希腊,他们的宗教来自中东,科学基础源自中国和伊斯兰世界,主要的人口和语言则来自欧洲”。割裂文明与外界的关系,一味坚守所谓的“伟大传统”,最终只能伤害文明自身。当然,在文化间的交流当中,相对弱势的文化可能需要面临更多的调整和转化。(《创造性破坏》译序,13)

梅轩曰:我们每每反对、排斥的所谓“西方文化”,其实也不是全部产自美国,也是来自世界各个优秀民族,其中也包括我们。“割裂文明与外界的关系,一味坚守所谓的‘伟大传统’,最终只能伤害文明自身。”,说得挺有道理。   2、以现代的眼光重释经典,赋予经典作品以当代的意义,这是另一种非常普遍但绝非不重要的解经之道。其中的层次自然也有高下之分,高者如当代政治哲学大师列奥·施特劳斯,微言大义,重解西方古典政治哲学,其影响泛滥至今;低者则直接将现代外衣套到经典身上,古为中用。后者的使用因其符合当代大众传播,其社会效果往往更胜一筹。当然,为了符合大众的趣味,在增强娱乐性的同时,对经典的“谑解”与“歪解”也在所难免。不过只要没有故意曲学阿世,任何形式的重释都可在某种程度上帮助经典恢复活力。从这样的视角出发,我们或能给予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心得》以更高的评价。也许是带着历史上的某些偏见,学术的通俗化工作在中国素来受到冷落,更不要提及学术界的吹毛求疵。当年文章一朝走红的余秋雨便是个例子。 (《重述经典 功在社会》,16--17)

3、经典之为经典,前沿之为前沿,正在于它有相当的模糊之处,有许多值得争议和商榷之处。学术发展的边缘处总会引来不同的声音。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先生所主讲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在美首映以来,引起了人们对全球变暖问题前所未有的关注,不仅票房奇佳,还拿下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然面在科学界,亦有许多人对此不以为然,或批评其危言耸听,故作惊人之语或从细节处进行挑刺,指责其科学素养的欠缺。种种批评都有其道理,不过细节处的小失并不能掩盖作品的价值,也不见有什么人对其口诛笔伐,一定要将反对进行到底。(《重述经典 功在社会》,18--19)

梅轩曰:“许多人对此不以为然,或批评其危言耸听,故作惊人之语或从细节处进行携剩,指责其科学素养的欠缺种种批评都有其道理,不过细节处的小失并不能掩盖作品的价值,也不见有什么人对其口诛笔伐,一定要将反对进行到底。”,这些话,用来评价一部关于雾霾的纪录片遭遇倒是挺恰当的。

您可以长按识别或者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梅轩画舫》,感谢一路同行。

关注《梅轩画舫》,点按“查看历史消息”,可以看到往期作品。

欢迎加入梅轩画舫用户交流群;梅轩个人微信号:lin973421788;

投稿邮箱:973421788@qq.com。

发挥每个人的作用,传播好声音,凝聚正能量,创造美好生活。


    关注 梅轩画舫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