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这无法演奏?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后来他演奏此曲,明显可见的努力,也就在设计如何从机械技巧的部分挖掘出旋律音乐来,给予这首曲子更能碰触人类灵魂...



后来他演奏此曲,

明显可见的努力,

也就在设计如何从机械技巧的部分挖掘出旋律音乐来,

给予这首曲子更能碰触人类灵魂情感的歌唱性。

谁说这无法演奏?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俄罗斯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曾有一次恰好在旅馆中跟小提琴家欧伊斯特拉夫比邻而居,他听到欧伊斯特拉夫反复练习拉奏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乐段,肖斯塔科维奇愈听愈惊讶,忍不住去敲欧伊斯特拉夫的房门,打断了他的练习。

门开了,肖斯塔科维奇问:“老友,这首曲子你演奏过多少次了?”“......算不出确切的数字了。”肖斯塔科维奇再问:“你想想,有没有一百次?”欧伊斯特拉夫自信地点点头:“有,一定有。”“那你为什么还需要花那么多工夫练习呢?”肖斯塔科维奇真的感到大惑不解。

“正因为我演奏过那么多次啊!我必须想办法让自己像第一次拉奏这首曲子般新鲜,练习是为了避免固定有效炫耀的拉奏方式,我试着触及柴可夫斯基音乐的核心,在看起来像是单纯技巧的部分找出旋律因素。”

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绝对是数一数二最受欢迎、最常演奏的小提琴曲目,欧伊斯特拉夫拉过上百次,而且他演奏生涯中每一个重要阶段,几乎都跟这首曲子有关。他十七岁第一次公开登台,拉这首曲子;二十岁抱着一把破琴到圣彼得堡打天下,一举成名,也拉这首曲子;一九三七年,他参加历史上竞争最激烈的小提琴比赛,在布鲁塞尔的国际伊萨易大赛赢得首奖,拉的还是这首曲子。一九四二年冬天,德国军队包围圣彼得堡,城内缺乏食粮、燃料,欧伊斯特拉夫开演奏会,却还是来了满场的听众,每个人拉紧了大衣听音乐会。演出的曲目——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演奏到第二乐章时,空袭警报响了,然而听众席上没有一点骚动,大家一起若无其事地将乐曲听完。
不只欧伊斯特拉夫,几乎二十世纪所有小提琴名家都累积了数十场演奏柴可夫斯基这首作品的纪录。柴可夫斯基地下有知,除了高兴之外,恐怕难掩其惊讶心情吧!想想当年这首作品从创作到发表过程,有过多少曲折!

这首作品创作于一八七八年,柴可夫斯基刚经历了惨痛的婚姻经验,他以为找个女人结婚,可以阻止社交圈对他同性恋倾向的指指点点,说不定还可以帮助他“治疗”同性恋。然而事实上,结婚只是多增加了与另一个人相处的困难,和对太太的内疚痛苦。为了缓解生活上的痛苦,柴可夫斯基逃到瑞士日内瓦湖畔度假,跟随他一起去的,有他的学生,年轻小提琴家科特克。在那里,柴可夫斯基借科特克的协助,写下了一生中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

科特克虽然对此曲写作大有贡献,不过他的年纪和地位,不足以担当首演独奏角色,柴可夫斯基就将乐谱送给当时圣彼得堡音乐院院长,俄罗斯头号小提琴家 奥尔,而且在乐谱上先写上了“此曲题献给奥尔”的字样。没想到,柴可夫斯基的好意被退了回来,奥尔拒绝了首演邀请,也拒绝了题献,理由是他认为这是一首“根本无法演奏的曲子”!
他的演奏大有助于调整弥补柴可夫斯基的失误,

于是才让这首曲子展现出我们今天熟悉习惯的光耀风华啊!
柴可夫斯基后来找了另外一位小提琴家布洛斯基发表此曲。然而音乐史上就此留下了“奥尔看走眼”的笑话,竟然会认为这首事后证明最受小提琴家跟听众欢迎的曲子“根本无法演奏”!还有,最初拒绝这首曲子题献的奥尔,后来反悔了,不但演奏过,而且在他迁居到美国后,还以此曲作为他主要的演奏曲目!

将奥尔前后不一致的反应看做笑话,老实说,对奥尔太不公平。奥尔有着很高的音乐品位,也有他一贯坚持的演奏风格,在小提琴演奏发展上,极具影响力。奥尔最早拒绝演奏此曲,跟他后来多次演奏并不冲突。他认定此曲“无法演奏”的部分,就在里面有太多纯粹机械技巧,缺乏音乐内涵的部分。后来他演奏此曲,明显可见的努力,也就在设计如何从机械技巧的部分挖掘出旋律音乐来,给予这首曲子更能碰触人类灵魂情感的歌唱性。

欧伊斯特拉夫的态度,就是承袭自奥尔的。我们或许该换个角度看奥尔和这首曲子的历史关系——正因为他一开头看到了其中“无法演奏”的元素,后来他才会小心翼翼去除“不可演奏性”的态度来演奏此曲。他的演奏大有助于调整弥补柴可夫斯基的失误,于是才让这首曲子展现出我们今天熟悉习惯的光耀风华啊!

长按二维码即可订阅,
将好音乐赠与友人,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关注“番茄古典音乐”,

让我们天荒地老地陪你听下去。


    关注 番茄古典音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