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回顧】〖成員觀點〗戴平:港學生國民認同感不薄弱

 

學友社日前公布一項已經連續進行三年的調查,結果發現香港中學生認為自己是香港人多於自覺是中國人,對香港人的評分...



學友社日前公布一項已經連續進行三年的調查,結果發現香港中學生認為自己是香港人多於自覺是中國人,對香港人的評分也較中國人為高。翌日,立即有報章大字標題寫道:「中學生國民認同感薄弱」、「國民身份認同三年未見改善」。

其實,港生的國民認同感並不薄弱。首先,應當指出的是,一般調查能有七成或以上的支持率,已經是很高的比率。在這次調查中,有七成五受訪中學生認同自己是中國人,這個數字並不太差。

況且,作為國際大都市,全港七百萬名市民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在這次調查中,受訪者中就有24%人是在中國或香港以外的地區出生。換言之,部分中學生本身未必是中國人,要求他們也認同自己是中國人,這顯然是不可能和滑稽的。

事實上,有關調查也顯示,政府近年加強舉辦國民教育和交流活動,的確有助改變港生對中國內地的觀感。「我對因香港回歸中國而感到高興」一題,2004年只有五成二人同意,2005年有六成四;「我會關心中國內地的新聞」由2003年的五成八,升至去年的六成四。而對「中國人」的認同感,也是逐年上升,由2003年的七成二上升至七成五。由此可見,政府在過去幾年的投資並沒有白費。

存在「大香港」心態

要特別提出來的是,調查側面反映出另一個問題,就是香港年輕一代普遍存在着「大香港主義」心態。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到,香港學生對香港人身份有強烈的認同,對香港充滿感情及自豪感。

譬如,在各題的評分中,平均分最高的三題都與香港認同有關。年輕一代對香港有認同感並非不好,但若果一切都以為香港是最好的,這就很容易變得固步自封,影響他們日後工作時的競爭力。因此,當局未來除了要繼續推行目前的交流模式外,似乎也有必要稍為改變一下策略,多撥資源舉辦一些更深入了解內地或外國國民工作和生活的考察團,譬如舉辦泛珠三角與香港定位交流團,藉此讓學生可以走出香港的框架,放眼世界。

戴平 城市智庫成員

文章來源:2006年1月21日 香港商報


    关注 城市智庫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