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聊的新年与难缠的爸妈,一些想说的话

 

要是等我五六十岁的时候,若年轻的姑娘小伙儿过年回家后愿意主动坐下和我搭话,我就会像得了一个奖章。...



不知是否是一年一度的回家时光中,发现来接机的老妈又多了一堆白发,推杯换盏的老爸突然间不胜酒力,加上最近韩寒的新电影鼓吹两代人要相互理解,以至于在每一个酒足饭饱后难眠的深夜,你开始反思自己和父母的重重代沟,尝试想出一个美妙的办法使一家三口的关系绝地而起,不过这实在是太烧脑了,绝大多数人选择了昏昏睡去。

比如,我就睡过去了。

嚯,你别看我睡得快,我醒得也晚啊。

不过在一些似睡非睡的深夜,心里总还是有些憋屈。

1.

父母与子女之间,为什么就不能是一种基于血缘的单纯的契约关系?基于契约,老的抚养小的,小的长大后孝敬老的,按时履约,相机如宾。

至于精神上的理解,实在是额外赠送的福利,拿到福利的人请偷着乐或笑出声;没拿到福利的孩子,也不必强求,这是常态。

2.

绝大多数的家庭,要么父母和子女都深深地相互理解,要么就相互都不理解,还真少见那种单方面理解对方理解得很深刻的。

3.

是否能沟通顺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认知能力」。讲得通的说一遍就能获得理解;讲不通的,多说无益。

4.

担心这担心那的父母,可能是因为他们这辈子就生活得比较没有安全感。

5.

向你兜售人生经验的亲戚们,你多半也不想活成 TA 的样子。

6.

劝你存钱的人,多半是因为他们还不相信你以后有不缺钱的能力。

7.

不要盲目相信父母是「开明的」,这种「开明」多半是因为事不关己。

比如,不要问他们「你们接不接受同性恋?」,而要问他们「你们接不接受我是同性恋?」


摄于家乡四川宜宾,2017 大年初二

去年过年时,写过一篇《又过了一年,可我仍然无法告诉爸妈,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对沟通之难颇为惆怅。

这是就像「出厂设置的不同」。

比如,对陌生人提防与否,就取决于我们的「出厂原始设定」,我喜欢先把人设定成好人,再从中甄别坏人,所以我相信以诚相待,也相信倒霉认栽。

有些人则反之,所以他们相信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今年春节的状态和去年差不多,我并未改变因「出厂设置」不同带来的认知差异。加之他们一直对我从人间天堂杭州徙至霾都北京的「脑子进水」行为耿耿于怀,沟通难上加难。

我在某天遛弯儿的时候,跟我妈细数了我从大学以来的各种心声,滔滔不绝 4 小时有余,感觉像是又活了一遍 18 岁后的人生。

至此,她算是理解了我去北京的行为,不过我也因话说太多而元气大伤,不再想对任何人再掏心掏肺再来一遍。
估计也是太无聊了,在家里这段时间,刷完了 4 本书:

《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

《无人生还》· 阿加莎

《上海的金枝玉叶》· 陈丹燕

《爱你就像爱生命》· 王小波

想来还是宅在书里,有种不负责任的爽快感

《上海的金枝玉叶》讲的是上海一位女子大起大落却优雅如初的真实故事。在她去世后,她的孙女回忆到:

“ 她在八十六岁的时候,与三个年轻女子一起出去吃饭,只在一起走了几分钟,那三个女子就感到情形像是三个男子陪一个迷人的美女去餐馆, 而不是三个女子陪一个老太太。”

你看,多好。

我就在想,要是等我五六十岁的时候,若年轻的姑娘小伙儿过年回家后愿意主动坐下和我搭话,我就会像得了一个奖章。

- END -

罗量,锤子科技不靠谱产品经理,偶尔正经。

回复  我有故,可以约见我。


    关注 罗量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