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幼师 遇上这三类家长,应该怎么沟通?

 

沟通要注意技巧哦~~...





如果你对于开园初期的这些问题不太注意,甚至说话直来直去,不讲技巧,结果说了半天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引起家长的误解,使自己很被动,也使得后期的家园活动难以开展,就得不偿失了。

“伸手不打笑脸人”,对于年岁已高的爷爷奶奶,老师要视他们为自己的长辈,见到他们叫一声“爷爷您好”、“奶奶您早”,这些都能让家长感到温暖开心,这样在以后的沟通中就容易了。

和观念陈旧的家长沟通,我们直接给与教育措施,他们就很难接受,所以,我就直接向他们反映幼儿的学习效果,如: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孩子掌握了什么,哪些地方还需要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把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慢慢渗透,逐步在思想上达成共识,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以下幼儿园常见三种类型家长的沟通方式,供大家参考。



包办代替

有的家长经常说“老师,我的孩子不会穿鞋,请老师帮助穿好;我的孩子吃饭慢,老师多给喂喂”之类的话。他们从来不提及让孩子学习生活方面的技能,而是一味的让老师代劳。
此类家长在家一定是包办代替,什么都帮孩子做好,完全不考虑孩子的能力,这是包办代替型家长。此种类型的家长容易培养出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做事情自信心不足,不适应集体生活。

应对措施:

1.利用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发现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的差距。

2.与家长单独沟通,让家长了解此年龄段孩子应该掌握的生活技能有哪些?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3.教给幼儿生活方面的技能技巧,在幼儿园提供给幼儿更多锻炼的机会,帮幼儿树立自信心,让幼儿愿意为自我服务,并把幼儿的成功及时反馈给家长。


望子成龙

有些家长一来接送孩子,就和老师长谈,还经常给老师打电话,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种种表现,“孩子吃得怎么样?睡得怎么样?上课回答问题了吗?学的东西都掌握了吗?在家需要家长怎样辅导?”等等。
其实,此类家长望子成龙心态过重,希望孩子样样都出类拔萃,遥遥领先,有些急功近利,却往往造成孩子做事情胆怯,缺乏创造力。

应对措施:

1.与家长单独沟通,让家长了解此年龄段孩子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讨论过分管制孩子会造成不良后果的严重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2.教师在幼儿入园、离园时主动与他交流幼儿在园情况,多报喜少报忧,最好长话短说。

3.舒缓幼儿情绪,鼓励其认真完成每件事,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可以了。


漠视教育

有的家长从不主动与老师交流孩子在幼儿园或在家中的情况。如果老师与他反馈幼儿在园情况时,好的方面他只是表示同意,不好的方面嘴里说“配合老师,帮助孩子改正”,却没有看到他真正行动。这类家长其实是在漠视孩子的教育。此种类型家长会造成幼儿对一切事物产生无所谓的态度,不求上进。
应对措施:

1.先了解家长不交流的真正原因:是工作忙?还是不知道该怎么配合老师?

2.与家长个别沟通,教给家长配合的方法,向其说明配合后会产生的效果。对工作忙的家长,老师可以以书信的方式与之交流,帮助家长解决教育问题。

3.向家长宣传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取得好成绩后及时向家长汇报。

以上三种沟通方式需要老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对幼儿各方面详细的了解。那么,就需要我们老师加强理论的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还要认真观察幼儿,熟悉幼儿在各领域的发展、进步及存在的问题,再根据家长们职业、性格、文化修养以及教育观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沟通的方法。

刚刚开学, 一大波家长和幼儿马上涌入校园,问题更是层出不穷——

“我们家孩子刚上幼儿园,情绪不稳定,您能不能多关注他一下?”

“孩子在家不会自己吃饭,老师怎么处理,会喂饭吗?”

“孩子在家需要我提醒大小便,在幼儿园,老师怎么做才能保证孩子不尿裤子呢?”

“一个班有这么多孩子,老师能看的过来吗?”

“都上了一个学期的幼儿园了,怎么来幼儿园还会哭呢?”

……
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每天都要接触来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格、不同职业的家长,从他们的交流中,或多或许都会透露出他们在家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作为幼儿教师,把脉家长,对症下药,使家长愿意配合幼儿园工作,把孩子放心的教给我们,这是各位幼儿园老师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本文内容来源网络,侵删

或许你想看



1

寒假后,如何“收心”远离入园焦虑?

2致家长 | 春季幼儿园小朋友入学须知

3致家长 | 您知道转园要付出多大代价吗?

4

致家长 | 幼儿园春季开学温馨提示

5

幼儿园开学工作安排(含开学通知及注意事项哦!)

6

致幼师 | 开学后,这16件事一定要做好!

回复添加小助手,加入园长社群


    关注 团园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