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行走:缙云仙都,鼎湖峰铺开的一幅隽美画卷

 

每年重阳节仙都都举办旅游文化节,此时是游仙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最佳时间。...





有奖征稿:长按二维码,爆料缙云身边事,就有机会获得奖励哦~
天气慢慢转暖
旅游季即将到来
仙都风景名胜地一直都是旅游胜地
为何会吸引这么多游客
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有文献记载,缙云县建于唐代武则天的万岁登丰元年(公元696年),以境内古缙云山而得名。另外,缙云还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字号。这点也许我孤陋寡闻了,只记得,黄帝葬于陕西的桥山,并且一直在中原一代生活,没有想到,在祖国的江南还有他的遗迹。据唐《元和郡县志》记载:“缙云山,一名仙都,一曰缙云,黄帝炼丹于此。”

在缙云汽车站乘当地的旅游小面包车,穿过市区,沿着一条河而行,两面全是高山,东拐西拐地走了二十多分钟就开到了石笋前。所谓的石笋,就是天都景区最有名的“鼎湖峰”了。








走在密林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觉就像是到了世外桃源。突然,一湾溪水带着特有的清新迎面而来。清澈见底的水,几条小鱼慢慢地游着,全然不理睬我这个不速之客。抬起头,一根巨大的石柱横空出世,这,便是著名的鼎湖峰了。传说,鼎湖峰顶有轩辕黄帝的炼丹炉,不知哪年哪月丹成而去。而鼎湖峰像一个精大的石柱,倒映在湖水里,上下相映,蔚为壮观,还在述说着遥远的传说。

两条横在水面的石板桥,幽幽地通向彼岸,就好像古人刚刚从上面走过。过了石桥,曲折的小路伸向密林深处,不知道要把游客带向何方。在湖的北面,一座小亭耸立在水中,它的名字居然叫“驭龙亭”,是谁驾着龙来到过这里?


















现在来仙都游戏还可以从县城骑自行车过来,自行车租赁的出现方便了县城伙伴,不用再觉得来一趟麻烦了。







进入仙都大门直奔,一座高大的殿宇横在山壑间,那便是新修不久的轩辕殿了,实际上,这就是祭祠黄帝的大庙了。高高的台阶,宏大的大殿,只有中华人文初祖才能配得起了。因此,最上面的一匾写着“天下第一祠”,口气之大令人咋舌。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仙都都将举办旅游文化节。内容有:公祭大禹、登山竞技、攀岩比赛、飞渡表演、民间文艺表演等。











仙都山,古称“缙云山”,与黄山、庐山并列为轩辕黄帝的三大行宫――三天子都之一道教典籍称仙都为玄都祈仙洞天,属三十六小洞天之第二十九。仙都道教兴盛,佛教发达,景区内建有黄帝祠宇(玉虚宫)、黄龙寺、栖真寺、妙庭观、缙云堂、南宫寺、乌伤侯庙、独峰书院等人文古建筑,其中“黄帝祠宇”规模最大,是炎黄子孙祭祀朝拜中华民族始祖的圣地。





在大殿前看到一个石碑,上面书写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缙云轩辕祭典”字样,以前知道还有一个桥山黄帝陵与祭祠黄帝的地方。就有了“北陵南祠”一说。













跟着导向图可以很快的找到你想去的景点,但是去了一边之后另一边可能就去不了,所以喜欢玩的朋友们可以尽量多去几个地方。









有一块这一景点的说明文字称,黄帝祠宇的前身叫“缙云堂”,初建于晋成帝咸和到咸康年间(326——342年)。唐天宝七年(748年)唐玄宗李隆基封仙都时改为“黄帝祠宇”,并由唐代著名小篆书法家、缙云县令李阳冰撰写匾额。大约从那时开始,官方就开始在这里祭祠黄帝了。到南宋咸淳年间,祭祠活动达到顶峰。明朝末年战乱,黄帝祠宇毁于战火。1998年,缙云县人民政府根据《仙都风景区总休规化》,报国家建设部批准,请清华大学建筑研究中心规划设计,重建了黄帝祠宇,恢复的“北陵南祠”的格局,成为中国南方祭祠黄帝和寻根问祖的重要场所。到祭祠大典时,会有世界各地的华人来到此地拜谒上香。


在网上,经常能看到一些无聊的“学者”瞎喷,黄帝有没有其人大可怀疑,因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找到黄帝其人的真实遗迹。我要问的是,中国的典籍里,多有关于黄帝其人其事的记载,难道古人都在瞎说吗?
赏梅的季节就要到了,看梅花哪里最美?当然是仙都啦。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仙都景区内的梅花凌寒怒放,冰枝嫩绿,疏影清雅,花色秀美,幽香宜人。“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仙都鼎湖峰景区的梅花在风雪中静侯游客的到来。

交通:

上海、苏南方向:沪杭高速——杭金衢高速——金丽温高速——缙云出口下——仙都景区

杭州方向:杭金衢高速——金丽温高速——缙云出口下——仙都景区

宁波方向:甬金高速——金丽温高速——缙云出口下——仙都景区

台州方向:台金高速——缙云出口下——仙都景区

温州方向:金丽温高速——缙云出口下——仙都景区

旅游专线:缙云汽车站“缙云—铁城”班车(30分钟/班次)

门票:60元

开放时间:8:00—17:30



编辑:维维

来源:综合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在线购买


    关注 缙云门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