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老师谈传统文化 为评“揭阳八贤”倡

 

支持原创

欢迎投稿!!!邮箱:3346432717@qq.com为评“揭阳八贤”倡文/彭妙艳先作声明:此...





支持原创   欢迎投稿!!!

邮箱:3346432717@qq.com

为评“揭阳八贤”倡
文/彭妙艳


先作声明:此文之作,类乎开一玩笑。如果有人愿意较真,则无妨就当真来作讨论。

缘于前些日子,有某地富人要辟“潮汕百贤园”,相关人员讨论了一段时间,提出108个名额,有点近似水浒108好汉。本来似告一段落,但突然有人又荐一贤,以为其炙手可热,倘若不能入围则前108人入选会如胡闹,于是组织者决心对于此前方案推倒重来。



我觉得颇为有趣,于是想起咱们潮汕地区,几百年前确乎曾经定位“八贤”并且建了纪念性质的“八贤祠”初建于湖山之巅。“沈侯杞始创之”的八贤祠所祀,“乃天水赵先生德,草范林先生巽,贤良许公申,直讲卢公侗,金紫刘公允,远游吴先生复古,新州守张公夔,尚书王公大宝”。当时潮州通判廖德明为此写了《八贤赞》组诗,到了明中则有状元林大钦撰述《八贤论》,于是成为定谳。这批潮州八贤除赵德一人为唐时俊彦,余皆两宋时人。民间传说还有以明末诸公构成的“潮州后八贤”者,笔者孤陋寡闻,未见记载。

南宋中期评定这批“潮州八贤”,根据《潮州三阳志》的说法,是入选者“皆邦人以德行节义著名者”。这个标准决定了不管有无官职,也不管官职大小,只要符合“德行节义著名”这一条,就有入选的资格,否则也就拜拜。事实上那个评选小组是坚持按照这个标准来执行的,有些官职显赫的,不能入选。几年前我写过《刘昉为何不是一“贤”》,就是为着这个方案所作的700年后的解释。刘昉是刘允的儿子,三知潭州,官至龙图阁大学士,职衔比其父亲刘允高了很多,但却被挤兑于八贤之外。因为他投靠了秦桧,为后人所不齿。



至于南宋评选八贤时,以“德行节义著名”作为“贤”的标准,这是很有根据的,前此的孔子、孟子之类的圣人、准圣人都已做过简单或者全面的论说,而且还有各地孔庙配祀的七十二贤可以作为“范本”。但是后世的人对此多有不解,以为只要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就可称贤。也许正是这样,才会弄出把明末某些不贤的人也弄进贤列的做法。

是的,古人把有建树分为三类:立德、立功、立言。各方面的人各有千秋,但在引领后代做有贡献、有作为人物这一点上,非但古人,就是目前,我们也相对推崇有德的人。因为他们的作为人人可学,人人学得来,有普遍意义,有推广价值。至于那些立功、立言者,固然也都应该受到崇敬,得到爱戴,但他们的成就都带某些特殊性,不是一般人都有机会,都能够学到,其榜样、楷模意义,莫若立德者容易让人仿效。这就是说,先德是先贤的主要来源,先贤是先人的杰出代表,后人学习的标杆。



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不断前进,才能做好各阶段的事情。于是,古人对于弘扬先贤文化一直予以足够的重视,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评贤人,建先贤祠,是其中的具体运作的一方面。评以道德节义著者先贤容易精准,眉毛胡子一起抓就很难统一,以百为数的先贤所以不易一锤定音,正在于此。而者,什么类型的人都算“贤”,还可能助长某些不太适宜倡立的导向与引领,有时会让评贤成为炫贵炫富的活动,引发不太正面的结果。

在“潮州八贤”中,今揭阳占有一个席位,即“远游吴先生复古”其人。其余大抵是今之潮州人。今之揭阳,是历史上潮州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潮汕三市的一个独立行政区域,固然可以继续传承潮汕文化,但作为区域典型的树立,以之教化鼓舞区域的今人与后人,让其以先贤为榜样,做好今天和今后的事业,似乎已显必要。因为先贤也是我们这方土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继承与弘扬是今天的题中之义。因此我有这篇“八贤”倡。
回溯历史,今揭阳市境内的揭阳县,其实也曾于清代光绪时期搞过评选先贤的活动,他们当时所评的是“揭中八公”。事后由担任教谕的李星辉撰成《揭中先正八公咏》加以传播。“先正八公”与“八贤”又不全然相同,而且“八公”中多人已非揭属先人,何况还有当时不属邑土的惠来、普宁两地,也都有先德贤人的产出。因此如要评定“揭阳八贤”,自当另有方案,另有标准。只是未审有意利用传统文化振兴揭阳的社会各界贤达属意于此否,于是作此数言征询,并引胫以听回音。

图片源于网络

其它公众号如转载,请注明来源揭阳读书人




    关注 揭阳读书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