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曲《春曉吟》析微

 

本文為琴曲分析嘗試,僅為一家之言,所附錄音效果亦不佳,敬祈指正。...

  清《自遠堂琴譜》,据龔一先生打譜本,略參己意。
琴曲《春曉吟》析微


夜中忽甦,有所思,不復成眠,乃有是作也。

先是,吾授琴尝语诸生曰:“曩鼓此曲,翫索久之,意有所會,嘗譔文記之,今當為增訂,或有裨益”。

翌日鼓此曲,时屋外鳥鳴如歌,憶侍座師尊,藹藹春風,如熏如沐,相隔萬里,雖心馳壇煇而無由至也,思念殷殷,因書數語,以爲薪火之意焉。

琴曲《春晓吟》初刊于明嘉靖《西麓堂琴統》,作者無攷。清康熙三十一年《琴譜析微》譜后晤溪許鸞友跋云:

氣之雍和可親者,於嵗為春,於盡為曉。播之聲音鏗然入耳者,亦然。魯君式和,工詩書,且善琴,一彈再鼓之下,悠揚盡善,亦有春風扇物,曉露滋榮之概。思與魯君接者,不求之海水杳冥時,直於是譜遇之矣。

清道光十三年《二香琴譜》解題云:

《春曉吟》止三段小操,而和平、中正、大方,為諸曲之冠。無一些小巧,又不粗暴,仍然細膩,迴環曲折,咀味不窮。

斯論吾以为是。蓋是曲之作也,立意既高,其旨其趣不能不高也。春者,嵗之始也。天地陰陽二炁化育萬物,孟春之節,陽氣始生,《呂氏春秋》曰:“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獺祭魚,候鴈北”。其時也,二炁氤氳,視之而不見,聼之而不聞,冰雪為澌,春風澹盪,草木萌發,觀郭淳夫《早春圖》可會其意也。

故起句宜緩,雍容和平,不激不厲,而實涵蓬勃之炁也。泛音則泠然有嫩寒之意,自“名十二勾二挑三勾二,大十挑五”始,由輕漸重,如夢方迴,萬物復甦;至此段泛音之末,宜飄然決起;至三段撮音處,宜連綿無間,則見生機勃勃之意矣。三段之末,“大五六抹七,大六二注挑七,撞,名七搯起”處,則婉轉如歌,似有傷春短,百花易凋,美人遲暮矣。

此曲立意高玅,氣象不凡,是以“為諸曲之冠”也。凡鼓琴者,必精心雕琢而後率意發之,儻不從心得,不得其旨,遑論知音乎?或謂此曲寫“春眠不覺曉”,“倦起懶梳頭”者,近俗也。人有不同,一曲多解,理固然也。吾以爲斯曲之製也,斷非春暖花開、鳥語花香、歡欣騰躍可合者也。蓋琴曲高古,往哲邈渺,其旨難揆,揆則以学养品格为主,學養既深,品格又高,識見必不從流俗也。

丁酉仲春二月初九紫溪道人書

立春之後,日漸暖,陽炁始囬,“屯”為萌芽之象,故表聲兼表意也。
↑ 
  東風解凍    冰雪為凘             攝影:紫溪書院學生  王娜
↑ 
宋   郭熙  《早春圖》




↑ 
《早春圖》局部
 
↑ 
明嘉靖《西麓堂琴統》影印本
↑ 
本文作者批點自遠堂本《春曉吟》
  
攝影:紫溪書院學生   荷歪歪








↑ 攝影:本文作者
紫溪书院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四惠)通惠家园

联系电话:135  2083  9751

微信扫一扫:



【关注分享】

欢迎关注紫溪书院微信公众号,请点右上角分享给更多朋友。
请点击顶部蓝色字关注
紫溪書院
,或长按二维码,可查看以往文章:



    关注 紫溪書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紫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