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门】移动互联的新金矿——互联网医疗

 

近期“网红经济”概念很火,除了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2016年第一网红”papi酱出了各种有意思的段子...




近期“网红经济”概念很火,除了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2016年第一网红”papi酱出了各种有意思的段子,连券商行业的分析师们也开始朝着直播网红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声称在“兜售智慧”。好,就是它,小编斩钉截铁地决定,这次概念就说“网红”。不过这一模式在19日迎来了“紧箍咒”。证监会上海监管局发文要求券商规范研究报告业务行为,其中,互联网交流平台和即时通信软件被重点提及。所以,小编还是继续本本分分地写一写安全边际较高的成长性行业,这期说一说“互联网医疗”那些事。

互联网连接“信息”和“数据”
首先聊一聊“互联网医疗”是什么,“互联网医疗”的主体是“互联网”还是“医疗”。通过和市场的交流,大家对于到底是“互联网+医疗”还是“医疗+互联网”始终意见相左。但我们认为,核心是看清楚问题的本质。医疗行业的本质是六大要素的配置,包括:政府、医院、医生、医药、患者、医保。而互联网是通过“连接”和“智能”两大工具,为产业创造新的增量市场。

从连接功能来看,我们认为互联网对于医疗行业的渗透分为两个阶段:连接“信息”和连接“数据”。只有连接了数据以后,才能真正进入智能时代。
连接“信息”: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解决医疗行业的信息不对称,分为院内(医疗广告、线上平台、网络社群)和院外(医疗信息化)两个市场。
连接“数据”:主要是连接医疗行业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医疗大数据,进而对医疗六大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

互联网广告是连接信息的核心盈利模式,但进入稳定期
从解决院外信息不对称的三大商业模式来看,互联网广告具备成熟的盈利模型,而其他互联网商业模式虽然能汇聚资源、获取用户流量,但盈利之路仍然坎坷。

互联网广告目前有两种模式,分别是搜索引擎推广、网站页面广告,从下图可以看到,这两种模式的盈利都进入稳定增长期,预计未来三年的复合增长率为30%左右。





线上平台的商业模式主要涉及自我诊断、自我用药和导诊环节,主要代表企业是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等,虽然解决了用户的部分需求,但是没有真正解决用户求医问诊的需求,仍然挣扎在寻求盈利模式的阶段。

网络社群的商业模式主要代表企业是丁香园,通过满足医生诉求,成为医生的交流平台,有大量稳定的忠实用户,但是很难在用户身上实现盈利,目前也在往线下医疗机构方向伸展。

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现状:“数据”的连接刚刚起步

连接医疗大数据的目的是通过挖掘其商业价值,更加合理配置医疗六大资源要素。我们整理了医疗六大资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其关系错综复杂,归纳得出两大症结:计划性和利益链。
1)政府计划经济思维,造成供需不匹配,产生寻租行为;
2)基础设施(大数据、政策等)不足,各要素无法有效流动;
3)医院和医生完全绑定,缺失市场化定价,限制供给;
基本供给(基层医疗体系)
高端供给(专科民营体系)
4)长期形成的利益分配机制,造成资源浪费。

我们认为,医疗大数据真正实现互通互联,并挖掘其商业价值,是实现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条件。在政策(医改)和技术(信息化、互联网化)的双轮推进下,医疗大数据的枷锁被打开,其商业价值不断被开发,真正对五大资源要素进行市场化的优化配置,打造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在大数据的驱动下,我们模拟了未来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分别对各个资源要素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研究,我们认为医疗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才是真正能产生增量市场的改革方向:

医院:公立医院作为医院的主体,在取消药品加成的大背景下,将回归公益性角色,成为社会基本医疗供给平台机构。同时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

医生:作为医疗行业的真正供给方,将与医院适度松绑,通过稀缺资源的市场化路径来寻找真正价值,实现医疗的供给侧改革。

患者:随着供给侧改革,患者的需求侧将被切分得更加细致,从多年对互联网的研究看,基于用户需求的研究是打造商业模式的核心。

医药:巨大的寻租空间将被压缩,药品回归治病角色。同时随着互联网化和信息化的提升,医药流通效率将大幅提升,来服务新的供需场景。

医保:对医保进行控费后,引入新的买单方来匹配市场化的供需结构,引入个人健康险是大势所趋。

电子病历产生的医疗大数据是行业重要基础设施

电子病历的定义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理解电子病历,是纸质病历的电子化,是院内信息化产品中的一项子模块。我们认为这是不完整的。对于电子病历的广义理解,卫计委《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有明确阐述,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电子病历不仅指静态病历信息,还包括提供的相关服务。是以电子化方式管理的有关个人终生健康状态和医疗保健行为的信息,涉及病人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利用的所有过程信息。

美国医药研究所(IOM)同样对电子病历有定义:以电子化方式管理的有关个人终生健康状态和医疗保健的信息,并可在医疗中作为主要的信息源取代纸张病历,满足所有的诊疗、法律和管理需求。

所以可见,电子病历包含的内容,是病患用户最完整、详细的临床信息资源。
电子病历共有五大特征,包括:全集成、全过程、全周期、智能化、多视图。
医疗大数据公司竞争力比较
针对地方政府、医院和医保的各方诉求,希望运营医疗大数据的公司不断推出相应产品和服务,我们将所有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做了分类,对现有的医疗大数据运营商的竞争力做了比较。

我们整理了已经上市的,涉足运营医疗大数据的12家公司进行了产品线以及市场份额比较,如下图所示,各公司都有自己的优势区域。我们认为未来市场将形成区域马太效应,基于运营区域医疗大数据后,再落地推进区域医疗服务。



投资标的一览
综合对比上述12家公司,我们重点推荐6家公司,其中三家传统业务规模较大,资源禀赋很强,三家属于后起之秀,细分领域竞争力强大。
 
投资个股


投资逻
传统业务
新兴业务


万达信息

(300168)

三医联动下的区域平台建设

1公司的社保系统覆盖1.3亿人口;

2收购复高、金唐,进入院内信息化行业;

1区域平台:2014年12月和卫计委达成了合作,完成上海健康管理云平台投资、建设、运营。

2区域健康管理:建立开放平台对接药品厂商、信息化厂商。

东软集团

(600718)

强资源禀赋下的三大医疗业务

1公司在社保、医保的市场占有率50%,商保的信息化合作非常深入

2院内前台信息化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产品线齐全;

1区域平台:区域医联体,盛京医院电子病历双7级,实现区域数据互通互联

2区域健康管理:东软熙康在宁波建立云医院,针对经过初诊的慢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

卫宁健康

(300253)

“4+1”新模式

1His产品市占率超过15%,新增营销14个省,希望实现在每个省覆盖率前三位。

2做院内集成平台,公司院内产品覆盖率超过75%

1创新服务中心:培训、连接、支撑、服务四朵云。

2云康:面向慢病人群的健康管理服务,已和上海六院合作。

易联众

(300096)

医疗大数据商业化环境最好的区域平台

1社保系统覆盖5个省:福建(100%)山西(80%)安徽湖南广西(30%-40%)

2区域公共服务平台,覆盖2.5亿-3亿人

1三明市区域平台:承建三明市区域平台(资料来源于健康三明公开资料)。依托三明医改推广期,快速拓展。

2慢病管理:和IBM合作进行慢病社群管理。

思创医惠

(300078)

信息化延伸两大业务空间

1覆盖浙江省22个县区的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建立1200万份标准统一、信息共享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示范区95%以上居民。

2院内开放平台,市占率全国领先。

1打通院内数据,为家庭、社区提供医疗健康服务。“智慧健康家庭平台“,可实现血压、血糖等指标的自助采集,为慢性病人提供服药提醒、用药监测等居家的健康管理。

2依托思创和医惠的优势结合,进入医疗耗材领域。

创业软件

(300451)

PPP模式运营地级市医疗大数据

1医疗信息化产品:产品渗透超过150家三甲医院。

2公共卫生信息化产品:超过200个县级以上区域平台,市占率6%

1中山市PPP模式运营区域大数据:区域顶层设计、建立居民健康为中心的医疗大数据平台、健康云服务体系、商业化运营。


    关注 江海上海瞿溪路营业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