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市场潜能 钢铁仍有需求

 

钢铁被认为是产能过剩行业,但实际上,中国处在工业化中期,对钢铁仍有需求和依赖。如果中国建筑用钢比例达发达国家一半,即20%左右,将全部消化目前产能,甚至还不够。...



点击上方“Supermedia” 可以订阅
钢铁被认为是产能过剩行业,但实际上,中国处在工业化中期,对钢铁仍有需求和依赖。如果中国建筑用钢比例达发达国家一半,即20%左右,将全部消化目前产能,甚至还不够。

都说中国的钢铁产能大大超越需求,总理李克强特别强调,钢铁是当前产能过剩最突出的两个行业之一,另一个是煤炭。并提出要以强硬措施化解产能过剩。包括一是不能再新建产量;二是淘汰不环保、不安全的既有产能;最后是提升质量。从供给侧来看,钢铁产能过剩已经到了不解决不行的地步;而从需求侧来看,其实,深入挖掘,钢铁是工业化的粮食,中国处在工业化中期,对钢铁仍有需求和依赖,去产能和扩需求要同时并进。
1
钢铁行业下岗安置180万人


目前,中国人均钢铁的蓄积量刚过10吨,而完成工业化的国家人均都是20吨左右,是中国的一倍。目前中国10亿吨的产能,如果按14.5亿人口计算,还要再生产15年以上,方能达到工业化水平。据一位资深钢铁分析师表示,中国钢铁产能利用率75%左右,而仅靠目前的关停,会造成很大的社会问题,仅钢铁行业造成的下岗职工安置大概180万人,通过产能输出,也面临着很多国家的反倾销策略,效果甚微。

中国有对钢材的需求,增长速度快,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就是中国的优势所在。在调整结构,推进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的同时,要发挥特有优势。中国钢产量(十亿吨)占全球一半,粗钢产量占亚洲的70%以上,产能约八亿吨。考虑到印度东盟等周边国家的工业化所处的阶段,特别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今后10-20年对钢材的需求量大。

中国十亿多吨的钢铁中,有落后产能还有过剩的先进产能,而且区别很大。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要分析那些企业的产能是高污染高耗能却低效率的,那些企业的产能是被市场认可但迫于经济下行压力而找不到出路的。不到一亿吨的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的落后产能要压缩淘汰,毫不犹豫地去掉。压缩产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升级减员增效。
2
产能过剩不等于产能落后


从总体来看,钢铁行业经过这些年的技术创新,技术引进,技术改造以及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等措施,行业的大部分企业的水平是不低的。李克强总理2016年1月4日在河北山西座谈会,多位钢铁企业负责人谈到,钢铁行业工艺环保、技术水平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果有市场,加上减员增效,效率不比国外先进水平差,价格就会上来,效益就会大大增加,行业就会有升级。

由此来看,先进的产能部分,要利用国内巨大的市场优势,为钢铁行业开拓出新的需求,以对冲结构调整过程中带来的效益下降、利润减少甚至亏损。并且为行业企业创造利润提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向中高端迈进提供资金保障和时间空间。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中期,对钢材的需求空间巨大。在扩大国内钢铁需求中,最具潜力也最易见效的是建筑用钢。有关资料表明,发达国家钢结构建筑占全部建筑的比重超过40%,其中美国为60%,英国新增建筑的90%以上是钢结构;而中国2013年只有6%。又据统计,目前发达国家钢结构建筑用钢量占全部钢产量的40%左右,而中国钢结构建筑用钢量仅占全国钢产量的4%左右,去年不到4000万吨,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如果中国建筑用钢的比例达到10%,产能过剩的矛盾将得到极大的缓解。如果钢结构建筑比例达到发达国家一半,即20%左右,将全部消化目前的产能,甚至还不够。
3
中国应该发展钢结构建筑


发展钢结构建筑,不仅可以消化过剩产能,还具有抗震、省时、省工、省钱、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等多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关专家研究表明,与传统建筑相比,钢结构建筑基础荷载要轻三分之二以上,最重要的是,抗震、抗倾覆及自平衡能力更强大;开发建设周期可以缩短一倍以上,用工节约三分之二以上。基础造价降低三分之一;室内面积增加5%-8%,耗能降低三分之一,节水30%,材料损耗减少60%,而其强度结构更加灵活,拆卸更加方便,而且易回收,主体结构材料回收率至90%;建筑垃圾减少83%,粉尘排放下降80%,碳排放降低35%。由此可见,发展钢结构建筑不仅能够极大地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而且更是中国建筑产业的一场变革。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绿色生态文明建设同样具有极重要作用。

推广钢结构建筑可以从四大措施推进,包括:标准引导、政府示范、政策支持、产业体系。
四大措施
1、
加快推广钢结构建筑,需要政府采取政策进行引导,设立标准。


推广政策不一定就是拿钱出来看钱说话,而是要提高建筑用钢标准,通过标准,规范企业投资的用钢量。比如,对高层建筑,特殊用途的建筑(冬奥会的所有大型建筑),城市综合体等综合建筑(机场、车站、码头、商场、影院、银行、医院、学校)都应规定必须采用钢结构。把钢结构建筑作为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修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作为推进绿色产业绿色城市绿色建筑政策支持的重要举措。凡适宜采用钢结构的建筑,均要采用钢结构,否则就不能被认定绿色建筑。当然,也就不能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
2、
政府要带头做示范,让社会看到用钢结构的好处。


中国各级政府每年都有很多建设任务,比如,公共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等政府投资项目中,尽可能采用钢结构建筑。同时,除了非要用其他材料的设施,财政预算内投资拨款的投资项目中,能用钢结构的,应要求更多采用钢结构。


3、通过政策支持。

对于使用钢结构的建筑,在规划的审批容积率、土地供应、税费等给予倾斜和支持。相反,对于能够采用钢结构而不采用钢结构的,在上述政策上要相应收紧。

3、
建立产业体系。


当前采用钢结构建筑少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产业体系,钢结构的设计、材料的标准化生产,施工的技术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的问题,制约了钢结构的推广。以去产能为抓手,支持建立钢结构的研发生产施工等完整的产业链条,也可以大型优势企业为龙头,建立覆盖整个产业链的钢结构产业联盟。上下游之间开展深度合作,推动形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配套齐全、施工便利、使用安全方便钢结构产业体系。■


    关注 超讯SuperMedia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