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艺】红砖青瓦,美无华

 

真正的华美在朴实,真正的精巧在古拙。...





望京以东,荒草丛生。

在黄土漫天的公路旁,一座建筑正在悄然生长。



这里就是红砖美术馆,砖石构筑起的乌托邦。

它的诞生还得益于艺术伉俪的慷慨捐助,建筑大师的奇思妙想。



红砖,我们日常所见的朴素材料,被如此复杂而周密的构建。

朴实无华却又厚重妥帖,青素淡雅却又精巧丰富。



建筑改造自原地的旧厂房,分为四个部分:外墙、主厅、中庭及庭院,采用红色砖块作为基本元素,努力在建造砌筑过程中不切割、尽量保证每一块砖体的完整性从而构成了独特的建筑语言。



红砖的使用由始至终,贯穿所有。迈步进入室内,光线变得暧昧,空间少了些粗砺,多了些精妙。

砖石的排布在明暗间变化万千,似乎只有最古拙的材料才能表达最精湛的技艺。

在这个建筑中还有许多关于砖承重的挑战,如何用砖来实现一个柱头的作用等等。



美术馆里还有多功能厅、餐厅、咖啡厅和会员俱乐部等配套设施。



建筑之外,精彩依然。庭院区别于建筑的红砖,转由青砖黛瓦堆叠营造。

与建筑一脉相承却又自成一体,和而不同,青出于蓝。



穿行在各个由红砖建造而成的展馆与各种建中之中,更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建筑艺术的美,平日中朴实简单的一块块红砖,现在却被艺术家们经过设计、建造等手段形成了姿态各异的优美建筑,没有生命的他们仿佛被人类赋予了新的含义。



极具纵深感的青砖圆拱门,青砖与红砖的叠加印象对比,冰冷的建筑像是被赋予了新生,呈现出一座有著温暖的当代园林,是红砖美术馆在眾多美术馆建筑中脱颖而出的最大特色。





铺地也是匠心独运,在门的位置有铺地的变化,强调入口。院子里也有瓦片铺地,变化丰富。



红砖美术馆在筹建之初,就以要建设一座「当代性的、以中国文化为支撑」的美术馆,在董豫赣的设计下,红砖形成了今天的面貌:一座怀拥园林的,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当代美术馆。



美术馆里的咖啡馆,也融为其中,能感受园林美景又可以享受咖啡慢时光,难怪很多艺术家愿意光临此地。



咖啡馆采光玻璃墙,设计的也很有生活特色,红墙绿瓶的冲撞色搭配,令人印象深刻。



餐厅还未正式对外营业,但是里面的设计风格已经很吸引人了。



复古风风行的角落,恰巧彰显了时尚气质。



餐桌上的台灯也是设计作品。



造园的手法也结合了很多风格,咋看恍入江南庭院,但其实中心的那个池塘是一个多维的空间,看似平淡的石板桥,但其实步移景异,每走一处都能体验到空间的丰富变化。

快步走在石桥上,想像这春天或者夏天来了,万物复苏的葱郁样子,心情也非常愉悦。



北部的中国造景庭园,是美术馆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让整体建筑与周边土地相结合、在原有环境中生长。

方、圆墙体,山高水低的差异意向。

处心积虑的营造精巧壮丽的作品,却不知,真正的华美在朴实,真正的精巧在古拙。

大巧若拙,大美无形。

来源 | 易向    编辑丨艺见


    关注 艺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