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博讲坛丨“黄金水道育无锡”讲座回顾

 

2017.2.17锡博讲坛,夏刚草老师开讲!快来和官方版明信片对一对,是不是只差了……...




点击上方无锡博物院即可订阅

2017.2.17锡博讲坛,夏刚草老师开讲!快来和官方版明信片对一对,是不是只差了一个签名?



首先,夏老师详细介绍的是小编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旁边的大运河。



大运河最早开通的河段是吴王夫差时期的“吴古故水道”。这条水道贯通今天的苏、锡、常地区,穿芙蓉湖而过,连接了这一地区的湖泊沼泽。后主要经历了春秋末期、隋炀帝时期和元始祖忽必烈三个时期的开凿,直至大运河全线贯通。



虽然河道的贯通首先得益的是军事行动,但从一众华丽丽的诗词记载中,看得出泛舟其中也是这一众湖泊的正确打开方式。

【清】秦仪绘于乾隆年间的《芙蓉湖图》


由于河湖众多,这片土地上不乏治理河湖水道的功臣名士。如岁祀以牛的春申君黄歇、亲自与军民筑堤的知县刘五纬、保八旗军队顺利南下的清代知县吴兴祚等等,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


总之,以吴古故水道为基的运河,联结了这一片水土,并最终孕育了无锡城。

无锡这一地名,最早见于《史记·东越列传》。吴古故水道开通时,无锡城还只是一个村落,历经200多年的变迁才成为城市。但无锡城自西汉至今,城名、城址都未改变,仅仅是城市范围的扩大。这一点,就全国范围来说也是少有的。这也成为夏刚草老师在大运河无锡段申遗中强调的重点。

南宋《咸淳毗陵志》上的无锡县图
明弘治《重修无锡县志》上的无锡县城图和县境图
历经朝代更迭,江南运河无锡段由从穿无锡城城郭而过演变为环城而过,不变的是大运河与无锡城亲密的联系。市民百姓枕河而居、依河而局,衍生出不同时代的繁华。





(蔡光甫先生的子女们也参加了本次讲座活动,并与夏刚草先生合影留念)

通过夏老师的讲解和观看蔡光甫先生的“运河组图”,小编再途经运河时,已然有了新的发现:经过知识洗礼,就算是身边看惯了的风景,内心有的却是一眼千年的奇妙感悟。



    关注 无锡博物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