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纪行:郁金香之都掠影(2)

 

这一天,我们来到阿姆斯特丹郊外的“民俗村”,参观这座城市“四宝”中的另外两宝——风车和木鞋。...



第二天,我们来到阿姆斯特丹郊外的“民俗村”,参观这座城市“四宝”中的另外两宝——风车和木鞋。

荷兰绝大部分地区为沿海低地和平原,地势低洼,全国1/4多的面积低于海平面,1/3的面积高出海平面仅1米。勤劳的荷兰人民自古以来,即以筑堤、风车排水、围海造田等形式与海水搏斗而著称于世。风车就成了荷兰人民生产、生活中最密不可分的朋友和工具,自然而然地成了荷兰的形象标志,世称是“荷兰国家商标”、“荷兰国情和历史象征”。

难怪我们在城区游览时,在各种各样或动或静的画面上,大都有那安装在高高的基座上,有着随风转动的四支大风叶的风车!导游告诉我们,现在,早已进入现代化、电气化时代的荷兰人民,已经不再用这种古老的风车来排水了,风车也只有在专供外国游客观览的“民俗村”里才可以看到,尽管如此风车仍不失为荷兰特有的一种国情象征。







我们来到“民俗村”转了转。时值旅游淡季,村内游人不多,但在木鞋厂里倒有许多游客驻足。

当我们这一群好奇的中国游客进来后,那几个民间艺人立刻兴奋起来,一边作现场制鞋表演,一边还嘴里念念有词,什么“烘干”、“磨光”、“荷兰艺术”等生硬的中国话,令我们禁不住捧腹大笑,出于礼貌,我们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木鞋厂外的空地上摆着一只专供游客观赏拍照用的大木鞋,足有两三米长,十分惹人注目。据说,穿一下这双木鞋,会给你带来好运。我自然不会放过能在异国他乡获得“洋运”的机会,立即走上鞋座,踏进木鞋,留影一张。

木鞋厂销售部里,数百种大大小小的木鞋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任游人挑选、购买。其中最小的木鞋竟如一节手指,可作钥匙坠,也有大似手掌或长及尺余者。但不论大小,个个雕工精细,漆色鲜亮。

我拿起一双小木鞋,托于手掌之上,左瞧右看,眼前似乎浮现出“中国小脚文化”的象征——“三寸金莲”的影子。“三寸金莲”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弓鞋绣履,作为中国古典女人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以其如梦似幻的造形、精湛似绝的工艺而成为旷世的艺术珍品。












    关注 桑榆非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