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心城市抢位战白热化:四川成都上榜?

 

国家中心城市抢位战白热化,8个城市的争夺

名额仅剩4个,有媒体消息称,《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6-2030)》最终将确定4个全球城市...

8个城市的争夺  名额仅剩4个
有媒体消息称,《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6-2030)》最终将确定4个全球城市:北京、广州、上海、深圳)和11个国家中心城市:天津、重庆、沈阳、南京、武汉、成都、西安、杭州、青岛、郑州、厦门。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国家中心城市是部分省市代表热议的一个话题。  3月9日,李克强总理来到陕西代表团,与代表共同审议报告。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在发言说道:“目前,国家明确了8个国家中心城市,没有一个位于占国土面积近三分之一的西北地区,建议国家将西安列入国家中心城市,带动引领西北的发展”。



对此,李克强总理回应道,“陕西是过去西北局的所在地,大秦帝国也是从陕西关中起来的。你们研究一下,可以考虑,如果衔接好,给国务院专门写报告,尽可能给予支持。把西安作为西北的龙头,扬起来。”

而在在对接会上,国家发改委回应说,西安已经具备条件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前正在编制关中城市群规划,对西安的城市定位做了描述,批复后会把西安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 热议国家中心城市的,还有河南、湖北、四川、湖南等有城市入围或有望入围省市的代表。

“依据《城乡规划法》,由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定期组织编制该规划,用于指导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在那轮编制过程中,中规院认为,应该在城镇体系的最高位置设立国家中心城市,让它们在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中心和枢纽作用,并在规划中把北京、上海、天津、广州4个大城市确定为首批国家中心城市。但遗憾的是,这个规划2007年虽然由建设部上报给了国务院,但一直没有得到批复。
成都有望入局?
2010
年,住建部根据城市发展的新形势,又编制了新一轮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2010-2020
)》。在那轮规划中,中规院又在国家中心城市的名单中增加了重庆。


去年,有媒体披露说,正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6-2030)》将要构建一个“十百千万”的城镇体系,即十个国家中心城市、一百个国家特色城市、一千个中小城市和一万个特色镇。

这一消息公开后,很多城市都表示要争取进入国家中心城市之列。之后沈阳、南京、武汉、长沙、成都、郑州、杭州、西安、青岛、宁波、厦门等都加入了这场竞赛。

依据《城乡规划法》规定,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其总体规划必须上报国务院批复。其中,国务院确定的城市一般是指计划单列市、历史文化名城、城市人口超过100万,以及国务院认为重要的城市。

去年底,有消息称,《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6-2030)》最终将确定4个全球城市(北京、广州、上海、深圳)和11个国家中心城市(天津、重庆、沈阳、南京、武汉、成都、西安、杭州、青岛、郑州、厦门)。  “这只是众多备选方案中的一种,并不是最终方案。”一位接近规划编制的知情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规划的编制已基本完成,但由于各部委意见不统一,仍处于讨论阶段。

中规院为什么要提出国家中心城市这个概念?李晓江曾解释说,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国家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城市的竞争,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有非常发达的中心城市,这些中心城市的作用往往超出了区域和国土。

“比如纽约、伦敦、巴黎,它们在国际金融、贸易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球都有重要的影响力。”李晓江说,“中国是不是也要建设一批在国家和区域拥有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的中心城市,能代表国家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由此提出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

今年两会期间,住建部部长陈政高在谈到国家中心城市的作用时说,一句话概括就是“要带动周边发展”。
如何筛选国家中心城市?
 
中规院有一套严格的评价指标体系,一句话,不是一个单一的评价标准而是会对城市的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人口规模、经济实力、文化竞争力、进出口贸易、创新能力、交通条件、资本支配能力、国际化程度以及所在的城市群的地位等等。


有些城市人口规模很大,但地理位置不具中心性;有的地理条件很好,但经济实力不强;有的经济实力很强,但辐射带动作用不够……这些都不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在众多评价指标中,李迅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城市职能。他说,“国家中心城市要发挥的职能是在完成国家战略的过程中,起到支撑、服务、辐射、带动作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目前已有8座城市被认可为国家中心城市,但这种“认可”还只是一种愿景。

“国家希望它们能够朝这个方向努力,起到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作用。”刘治彦说,“最后能不能成,还要靠它们自身的努力。”

消息综合界面有删改


    关注 四川建设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