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設計上海",遇見未來生活的樣子

 

3月8日,為期四天的“設計上海x26quot;於上海展覽中心正式拉開帷幕。在前一天晚間的藏家預覽酒會上,“限量設計館x26quot;總監...



3月8日,為期四天的“設計上海"於上海展覽中心正式拉開帷幕。在前一天晚間的藏家預覽酒會上,“限量設計館"總監摩根·莫裡斯(Morgan Morris)與胡潤百富榜創始人胡潤(Rupert Hoogewerf)發言致辭,稱中國高端人群的整體數量和財富積累已達相當規模,這也意味著其對個性化的設計產品有著日益增長的實際需求。正是順應著這樣的潮流,“設計上海"在近年來不斷擴大規模,始終保持與諸多國際頂級設計品牌的深入合作;同時它也多少增強了民眾對於設計重要性的理解和認同,推動著中國人對於設計的認識持續向前邁進。

胡潤百富榜創始人胡潤在藏家預覽酒會上致辭。圖片:致謝作者
本次“設計上海"共展示350多個國際頂級設計品牌及知名藝廊的作品,品牌數量達到高點。相比過去的“當代設計館"、“精典設計館"和“限量設計館"分區,此次更增設了“廚衛設計館"和“辦公設計館"兩大展館。本屆“設計上海"在延續對全球頂尖設計和中國新銳設計的關注的同時,也呈現出一些新的趨勢和亮點。打破藝術與設計的隔膜在“限量設計館",我們可以看到老牌畫廊杜夢堂(Galerie Dumonteil)帶來的一系列家居設計作品,附近則擺放著藝術家張鼎的互動裝置作品《18個立方體》。除了張鼎的作品之外,還有不少兼具設計作品和藝術作品雙重特性的裝置。

去年由Patra Krausova為Lasvit設計的的玻璃燈裝置Supernova和挪威設計師Kim Thomé打造的圖騰柱Zotem印象猶在,而今年“設計上海"顯然準備繼續這種設計與藝術的跨界。如果說藝術的種子曾經在古時通過設計而萌發壯大以至於另立門戶,那麼今天“設計上海"似乎正試圖打破這層後來的隔膜,讓藝術與設計在雜糅中呈現出更加豐富的面貌。它不單邀請像杜夢堂這樣兼而收藏藝術品和經典設計作品的綜合性畫廊參展,也促成藝術家及設計師合作生產具備實用性和美感、同時激發人們思考的跨界作品。

例如,設計畫廊Gallery ALL通過設計師之眼和手藝人之手,以“模仿"為題,帶來一組媒介傳統但題材先鋒前衛的設計作品;它近乎於一個完整的小型當代藝術展,展現了中國模仿文化與私人經驗結合後投射在手工藝設計品中的模樣。法國頂級瓷器製造商Bernardaud則與包括亞歷山大·卡爾德、夏加爾、趙無極、卡拉·沃克、傑夫·昆斯等在內的九位(組)藝術家本人或其基金會合作,設計出代表不同藝術家經典風格的、可以兼被使用和觀賞的盤中藝術。對極具實力的高端收藏者來說,被具有美感、同時尤為獨特的設計產品包圍將變得和欣賞純藝術一樣重要,收藏珍版的設計精品或將成為他們接下來的重要目標。“限量設計館"中將工藝和創意發揮到極致、模糊藝術與設計邊界的作品,正契合著這種蓬勃生長的需求。

Bernardaud以傑夫·昆斯作品為靈感的瓷器產品。圖片:致謝作者
張鼎《18個立方體》,鍍鈦金不銹鋼立方體,人造水晶託盤,黑色人造水晶。觀眾可以用藝術家提供的黑色人造水晶或人和自己的隨身物品,以任何方式對待作品。觀眾將通過自己的行動,完成對藝術品價值的干預和消解。圖片:致謝“設計上海"
Plug & Hug是一個多感觀照明裝置藝術,它邀請大家與它近距離互動。觀眾可以與每個巨形泡泡擁抱,擁抱可使其發光。被給予越多的愛,它就越明亮。圖片:致謝“設計上海"
帶動展會之外的全城設計熱潮繼去年與上海新天地成功合作後,“設計上海"將從今年開始,與上海新天地共同啟動為期三年的深度合作。2017年,雙方將一同打造“設計上海@新天地設計節",希望能夠結合未來城市的概念,突破展會本身的局限性,擴大優質設計的影響輻射,真正打造一個有生命的“設計都市"。從2017年3月6日至3月19日,上海新天地各個區域將上演一場以in Future為主概念的設計節。其中,藝術與設計疊加的態度依然得到彰顯,反映著技術、設計與藝術在當代的複雜合流。設計節的主策展人宋濤表示,希望轉變以往設計展以商業、品牌為主導的模式,而是更深入地與藝術結合,全面展現設計師的創造力。

設計上海@新天地設計節作品分佈圖。圖片:致謝“設計上海"
“設計上海"的專屬巴士將往返穿梭主展館上海展覽中心與上海新天地之間。圖片:致謝“設計上海"
回想藏家預覽酒會上胡潤的話,再看看散落新天地各處、極具創意而又格外親民的好玩設計,足可判定“設計上海"的野心其實遠不止於他所陳述的部分;展會固然希望為高端的藏家和購買者與設計師之間搭建橋樑,同時也盼望帶動設計對於普通民眾的影響力。突破展會局限、在空間和時間上跨度更大的戶外設計節,讓設計場景化地融入城市地標中,使得原本可能比較艱澀的設計語言轉譯為一種豐富的、充滿樂趣的體驗裝置,也讓公眾得以零成本地與先鋒藝術和設計開展對話。

“龍樹"運用立體光雕技術(3D Projection Mapping)將設計上海2017主視覺形象生動呈現。設計上海2017主視覺形象“龍"由14件各具特色的設計精品組成,分別來自全球各大頂級設計品牌。圖片:致謝“設計上海"
展中展“MINI Living"、特別策展項目“一個旅行箱的設計考古學"、由個人經驗出發的“曬上海"公益設計項目以及“網絡長凳"、“夢之鳥"、“龍樹"、“鐵錘豎琴"等設計作品,從方方面面將新天地合圍成一個包含不同維度體驗的“臨時設計博物館"。“設計上海"還安排了專線巴士往返穿梭於“設計上海"主展館上海展覽中心與上海新天地之間,沿途停靠精心挑選的設計品牌展廳、博物館及地標建築等,觀眾可在任意站點上下車。由此,品牌的商業籌謀、設計本身的魅力、多樣化的項目探索實現匯流,在喚起城市居民新鮮感和對設計的熱情的同時,“設計上海"也在打破門檻,走入城市,為自己的平臺培養更廣闊的受眾。

明天的設計走向何方設計論壇無疑是“設計上海"的重要一環。它借設計師們的視角給出針對當下設計潮流的或微觀或宏觀的種種分析,讓展會不僅僅是品牌的新品推介和買家的詢價交易,而包含了更多對設計趨勢的探討。

2017年的設計論壇將中國的設計置入全球化的背景中,圍繞“全球化設計,全球化工藝,全球化生產"的主題提出了新的問題:如今的中國設計在全球市場中究竟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如果說曾經中國扮演的是一個埋頭苦幹的代工者角色,那麼如今伴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的本土設計行業經歷了一輪迅猛的發展,中國的美學和設計概念是否已經開始影響全球的設計走向?在奢侈品及高端設計產品的領域,手工藝的價值被不斷發掘,它是否已經成為機械生產背景下我們對抗千篇一律、保留產品人性化一面的唯一有效手段?而數字化的革新究竟幫助我們更方面地迎合消費者差異化的購買需求,還是導向了高度同質化的產品生產?這些都是設計論壇總監艾丹·沃克(Aidan Walker)認為論壇應當具備的題中之義。

論壇的各項內容幾乎全部緊扣“中國設計"的出發點。30位在設計領域成績卓著的演講嘉賓中,包括了凱瑞姆·瑞席(Karim Rashid)這樣久負盛名的當代設計巨星,楊明潔這樣常年於設計領域耕作的中國設計專家,還有傅厚民(André Fu)、青山周平這樣目前炙手可熱的中青代設計師。正是通過他們在論壇上的討論,才能將“設計上海"帶向一個更新的高度:這將不但是一個吸引普通觀眾和實力買家的展會,同時也樂於同業內的人士分享看法,交流心得,乃至生產一些有助於推動行業進步、指向未來設計的學術果實。

設計論壇的演講嘉賓包括各個設計領域的傑出代表。圖片:致謝“設計上海"
展會期間將以微型展覽的方式發佈2017-2018年度的中國設計趨勢。圖片:致謝“設計上海"
中國設計師楊明潔創設的設計顧問公司YANG DESIGN在展覽中展示了2017-2018年度的中國設計趨勢研究,就色彩、材質、表面處理等方面給出未來設計的提案。展期間還將頒發“理想家未來大獎",以“一千日的預言"為主題,圍繞創新、靈感、功能性、影響力、情感表達以及未來預見性這6大標準,巡禮在這一年湧現的出色創造與設計典範。此外,“設計上海"還同往年一樣設置了“中國設計新銳平臺",邀請10位(組)中國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新銳設計師展示他們的作品,角逐“中國最佳設計新星"大獎。將於2017年3月8日在“設計上海2017"展會期間舉辦盛大慶典,揭曉獎項。總之在這樣一個“重複即死亡"的行業中,一切都緊鑼密鼓地指向未來;在這個層面上,“設計上海"或可在完成展會基本的商業對接功能的同時,為設計行業內的專業人士提供一個窺探未來趨勢的重要窗口。

“中國最佳設計新星"參賽者周圓作品。圖片:致謝“設計上海"
文:鮑文煒

資料來源:https://www.artnetnews.cn/art-world/bulunnishigaoduancangjiazhuanyerenshihuanshichiguaqunzhongshejishanghaiyiyanghaowan-57911


    关注 一白藝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