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精益改善成果难以维持?

 

为什么改善成果难以维持呢?...

微 信 号:  lean-procewise(←长按复制)
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企业一些反馈▼
“我们做过一些改善,做的时候大家很热情,效果也蛮好。可是过了几个月,又回到了原来状态。大家现在没了信心。”

“改善容易做,维持太难。”

“改善成果维持不好,挫伤了大家的积极性,不如不做”。

......
从这些反应可以看出
改善成果难以维持已经成为推进持续改善的障碍。
这也是很多企业的共性问题。
为什么改善成果难以维持呢?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企业没有把持续改善和公司的战略相结合

首先我们要看一下推进改善活动的原动力是什么。

如果不是作为企业战略的一个部分,形成至上而下的推进和至下而上的响应,而只是少数人的想法,这样的改善活动很难得到各级领导及改善区域的员工的响应和支持。改善区域的领导和员工不理解改善活动对公司业务目标的意义和对本区域的好处。

当人们不再关注这个区域的时候,就会慢慢回到原状。
2
改善活动没有和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

很多企业把改善活动和日常管理工作隔离开来,改善活动是改善活动,日常管理是日常管理,为改善而改善。

我们说,改善的课题应该来自于日常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或改善机会。通过改善活动提升业绩指标和管理效率,通过日常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或维持改善成果。两者是密切相关的。

如果将两者分开,可能改善活动的课题不是日常管理工作所关注的问题。改善活动结束后维持工作没有纳入日常管理工作,改善成果难以维持。
3
改善成果没有标准化文件化

改善活动结束后,要把新的流程,方法(包括工艺流程,工作流程,作业方法,工位器具,物料摆放,物流,布局等)标准化,文件化。这些文件也是培训员工的资料。必须培训到该区域的每一位相关人员,包括领导和支持部门人员。

很多企业往往注重改善活动过程而忽略了改善成果的标准化,文件化工作以及后续的培训推广工作。殊不知恰恰这些工作是维持改善成果的重要保证。
4
没有建立完整的改善活动的流程和标准化工作

有些企业搞改善活动心血来潮,说干就干,凭一股子热情。缺乏前期策划准备和后期的维持流程,改善活动草草收场。成果发表了,事情结束了,还谈什么改善成果维持?

要使改善活动取得预期的结果和得到很好的维持,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改善活动的流程和标准工作。这套流程包括前期准备阶段,改善周活动和维持阶段等三个阶段的工作。
综上所述,
改善成果的维持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是一个系统问题。


一个企业要想把持续改善成功推进,并将改善成果得以维持,必须将持续改善和企业的战略结合起来,把改善的课题,目标和企业的业绩指标挂钩。把改善活动和日常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使改善活动成为企业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建立一套完整的改善活动的流程和标准工作,使每个改善活动都得到全面的管理和维护。这样,改善成果的维持就有了基础和保证。
那些你错过的精彩内容,尽在↙阅读原文↙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账号——精益管理,普罗维智希望通过此账号为广大亟待精益管理变革的企业和热衷精益思想的机构和个人提供最新、最热、最接地气的精益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创造一个大家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微型平台,让精益思想在中国企业中得到更广泛、更有效地应用。关注及分享方法:


    关注 精益管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