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非,都是罪过

 

....



故事于酒,我于你



故事总有个结局  

比起花两个小时看一部电影,我更愿意花双倍的时间去看一本书。

这是我长久以来的理解。

即使剧本改编的再完美,电影演绎的再精彩,在我看来,文字所传达的情感,是其他所有都无法代替的。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活着》
有人说这是张艺谋拍得最好的一部电影,也是那个年代最好的电影之一。

它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活着》,在网上看的时候发现这部电影分两种:大陆版和海外版。而网上能看到的只有大陆版,在国际上获奖的则是海外版。

我不懂它为什么会有两个版本,是否故事也是不一样的,只是听说结局不一样,相对来说,海外的是完整版,而我们所能看见的,则是删减了的。

看过的人都有一种感觉,电影远没有原著真实和残酷。删掉了很多情节,一些细节也被改动,那个时代的残酷在我看来,应该是更悲壮的。但不管怎样,这是中国那个时代最好的电影,毋庸置疑的。

“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嫌疑人X的献身》
作为东野圭吾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也是被改编得最多的作品,无法逾越的经典,本格与社会伦理的精妙结合。

目前只有日韩两个版本,日版的还原度高,韩版的更感性,唯一的泪点都是一致的 —— 结局。小说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还是在书店,这是第一次,此前从未有这般给我极大震撼的小说。可能少见多怪,但无论怎么说,这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

电影版的也很不错,细节都处理得很到位,看似无法挑剔。也是因为读过原著,所以看起来不是很费力,更好理解。但如果站在非原著党的立场看,结尾我不知是该为故事的强大推理和悬疑感到惊叹,还是该为主角为爱献身的伟大决心而感到动情、伤感。

看过原著的,重点会放在情上,而第一次接触的,更倾向于推理。但一般电影所传达的,都是情大于理。不管是推理悬疑的,还是喜剧言情,都是把情放在首位。而东野圭吾的这部作品,是情与理结合得最好的一次,无轻重、贵贱之分。

有人把东野圭吾比喻为一名剑客,扑朔的案情是他的剑,情便是他凌厉的剑气。没有剑气的剑客,不是个好剑客。

“究竟爱一个人,可以到什么程度?

究竟什么样的邂逅,可以舍命不悔?

逻辑的尽头不是理性和秩序的理想国,而是我用生命奉献的爱情!”



《麒麟之翼》
这也是东野圭吾的作品之一,今天刚看完电影。无聊时就喜欢看些致郁或者治愈的电影,无疑,这部特别温情。

同样的改编,因为阿部宽和新絙结衣的加入让我更关注个人。喜欢阿部宽是因为《比海更深》,也是一部非常治愈的电影,看的特别舒服,片尾曲也很好听。

看这部改编电影,我唯一关注的就是细节的处理和情感的描写。也是因为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了不足,我才决定说说。

小说和电影在心中无数次的对比,最深的感触就是:有些情感,用声音和画面表达都显得苍白,唯有文字才行。

当一切真相暴露于世,大家的反映各不相同,香织的懊恼、悠人的震惊、以及主角加贺的内心挣扎。香织有一刻是不相信自己的恋人,悠人开始也觉得自己的父亲罪有应得,加贺一直不愿意去面对自己的父亲,即使天人相隔。看似在破案,其实在解情。

香织怀孕以为冬树不知,以为冬树忘记了两人的纪念日,然而一切冬树都知道,都埋藏在心中。悠人的父亲用无声的爱去为儿子赎罪,即使即将倒地身亡,也不忘教诲儿子,要勇敢面对一切。

正如电影中说的,在死亡临近的时候,人们会回归自己真正的本心,扔掉所有的自尊心,意气用事,直面自己最后的心愿。

悠人终于明白了命悬一线却坚持走向日本桥的父亲的心情。父亲是在告诉他:拿出勇气来,不要逃避现实,要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书本的好处就在于

你可以停下来

随时回味

更真实

更有力量

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在这个快生活的节奏下,很多东西都无法立刻消化。

电影式的快餐文化,更像是一种消遣。而读书,则是一种修身,有内涵,有文化韵气。

好电影当然值得一看,但好书一定要看。
0
1




昨日旧馆

微信:shanyouhemu
取悦你真难


    关注 山有禾木丨人有惜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