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不易,经典算个屁?

 

定律是被发现的,而不是被创造的。...

 
冯唐的《活着活着就老了》,里边提到他小时候看了绝大部分目前能找到的经史子集,中外名著书,发现百分之八十的书籍的内容观点都是抄袭,或者至少是总结他人的,且多是重复的。我感叹了句: 创新不易啊。

我不得捶了下胸,为什么非原创观点的书籍仍可流传千百年,甚至成为经典?为毛没把老师罚抄的文字留下来印刷成册?

吾等皆凡人肉身,知识匮乏,互联网之前信息传播渠道不畅; 人都是善忘的,即便在后互联网时代,普及性的常识仍需在大脑皮层不断刺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不去做,然并卵)注:此处6个字借用猫叔观点。

在商业中,除却新材料的发现,所谓新技术新模式,所谓创新性的观点,大多数是从跨行业中借鉴,从前人经验中获取改进而来的。

有时候外来的和尚更会念经,当然土鳖也会有春天,如果他们是拿来主义的信徒,愿意心态开放,触类旁通。想法来源:刘宝红老师《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实践者角度》做供应链和采购的人要经常和卖东西给你的top sales打交道,学习谈判技巧; 以及《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的观点,H型读书法、100本专业书籍(泛专业)。

关于写作,写作看似有感而发,信手拈来。能笔的人吧,风、雨、雷、电、雪、夜、月、花、酒,貌似什么都可以触及到他那伟大的灵魂,到处都是大写的抒情壮志。好像他家高潮就来一次,一次就来一年一样。问怎么那么能写?新东方还是蓝翔的师资力量好?丫的来一句:平时就是打打游戏,四处吃吃喝喝,想写的时候就写啊(场景请参见CCAV采访高考状元)。
他们不会告诉你,他在写这之前已经看了多少书,听了多少牛逼段子,断了多少片,骗了多少姑娘。要明白,吃下去的总是比屙出来的多得多。老是说没思路,要有自己的观点,要做的无非是接触更多的东西,看更多的书,认识更多牛B的人,让自己的胸怀更广。

我不反对去借鉴别的东西改进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和风格。观点+自己的故事=打动别人(成功案例:罗胖子的逻辑思维)

定律是被发现的,而不是被创造的。经典也不过如此,好用就行。
THE
END
| 茼蒿小食光 |
投稿邮箱:tonghao0222@163.com


    关注 茼蒿小食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